第168章 亦儿不参加,我也不进去了
月上枝头,星光点点。
大梁使团成员,穿戴一新,整装待发。
今日中秋诗会定於听风苑中。
听风苑上下共有三层,布局跟京都的醉仙阁大同小异,但却要比醉仙阁大上不少,足足能容纳五百人之多。
由此可见祝想华对他妹妹祝想顏的宠爱,知道她喜欢诗词,特意为她建造了这么大的清雅之所。
临行前,寧莞言不忘为秦亦整理衣服,就像是送別丈夫外出的娘子一般贴心,寧国韜见状,撇嘴道:“姐,今晚参加比试的人是你弟弟!”
寧莞言警他一眼,充耳不闻。
寧国韜又对秦亦道:“贤弟,今晚本诗仙要大战南楚书生,你穿那么好看,抢了我风头怎么办?”
“寧大哥,这跟穿什么没有关係吧?”
寧国韜一愣,不等他说话,寧莞言道:“他就算不穿衣服都比你好看。”
本来只是隨口了自家弟弟一句,可是这话说出来后,寧莞言才知道失言了,好在对面是自己弟弟,她轻咳一声道:“今晚虽是你比试,但南楚朝堂上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况且今晚是亦儿第一次在南楚官方面前露脸,自然要多多重视。”
“至於你嘛。”
寧莞言扫他一眼,说道:“你只需按照亦儿教给你的方法,按部就班的做好就是了!”
......
隨著时间推移,寧莞言已经能够非常从容的称呼秦亦“亦儿”而不脸红,对她来说,
这已经是非常大的突破了。
寧国韜发现了,这俩人现在穿一条裤子,他毫无胜算,只能识趣离开。
酉时过半,一行人在南楚官兵的护卫下,从鸿臚寺內离开,准备前往听风苑。
天色渐黑,华灯初上。
大街上行人纷纷,都朝著昌隆北城的方向涌动,大梁使团也隨著人流,片刻功夫后便来到听风苑门外。
听风苑占地不小,上下共有三层,共能容纳五百人之多,但大梁使团就有一百余人,
再加上楚王和平王,以及皇宫中有头有脸的官员,还有这些官员的家眷,占去了绝大部分名额。
剩下的百十个名额,才是昌隆有名的才子。
除此之外,名气小些的才子乃至品级三品之下的官员,根本进不了听风苑,更不用说普通百姓。
因此听风苑门外聚集了不少人,当苑中写出一首好诗词,第一时间便能传到他们耳中,而且这些佳作还会经专人传至北城码头的诸多画舫上,经歌姬谱曲演唱,供人欣赏。
而绝大部分进不了听风苑的普通书生,则选择前往昌隆北城门外的平昌河畔,因为在此之前,昌隆的所有诗会都会在此举行。
昌隆城有名的勾栏都会派各家有名的清信人登上画舫,每当有佳作出现,这些清信人便会爭先恐后的吟唱,藉此提升名气。
所以今晚昌隆城內,除了听风苑,平昌河畔是最热闹的地方,单比人数,早已超过听风苑,毕竟城內还是普通书生居多。
听风苑门外,大梁使团在校验完身份后,有序进入听风苑內。
到了秦亦时,他被拦了下来。
因为大梁使团的名单上,並未有秦亦的名字。
“孙大人,秦公子跟使团同往,还望通融。”
今日被安排在听风苑门外之人是南楚礼部侍郎孙正平,对秦亦自然也不陌生。
听到董洪新为其求情后,孙正平面露难色:“董大人,今日中秋盛会,我也想让秦公子参加,可规矩便是规矩,逾越不得啊—“
孙正平並未撒谎,他是纯正的读书人,並不擅长於勾心斗角,哪怕出使京都时,也一身正气。
他对诗词的痴迷,跟祝永利很像,因此他也想听听秦亦还能不能再写佳作。
可他只是个礼部侍郎,不能左右大局,明武帝今日在大梁使团退朝后,明確表示,大梁使团名单之外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听风苑,违者斩。
这还是明武帝第一次如此严厉苛刻,孙正平不傻,知道这个要求针对的就是秦亦。
寧国韜能不能发挥出“实力”,全靠秦亦,把他拒之门外,於南楚而言,合情合理。
“孙大人,不过就是多一人而已要不去跟楚王或者平王商议一番?”
董洪新有些不太甘心,再次问询。
“董大人,这—“
不等孙正平回答,街上突然出现两队官兵,从街道两侧走来,街上的百姓见状,自觉让开。
官兵中间是两顶轿子,各带一盏旗帜,旗帜上的“楚”字和“平”字尤其显眼。
这时,平王朱彦锡率先从轿子上走下,楚王朱彦庆紧隨其后。
“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