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流的起源眾说纷紜,在诸多猜测中,可能性较大的一种就是源自於神州的古武术流派。
眼下的时代,哪怕帝国势颓,被新国人的战车大炮和钢铁士兵一路推到国境线前,单就心火流这一项上,仍旧是无出其右。
若非如此,恆古上国之名恐怕也难以摇摇欲坠地维持至今日。
对於任何一派国术高门而言,独到的心火流技术都是自家立足之本,超越一切拳脚功法的重中之重。
作为晋乐唯一能称上高门一词的顾氏形意,於梁思凡而言,多了解些讯息很重要,这或许將决定他之后的选择方向。
很多时候,或许机会就在一念之间,赶上就抓住了,错过了就像水一样从指尖流走,没有后悔药卖。
出於这样的想法,他抱著糯米饭找了个能听清的便宜角落,精神集中在台词上。
那几个戏角把式挺正,脚步里边带著几分韵味,梁思凡听了半晌,加上周围人的閒聊,知道台上咿咿呀呀唱的这一出,叫做《典动古城》。
这部灯戏讲的便是几十年前顾氏形意门中的一番风云,真假不知。
说是那先祖顾阎西少年天才,其师孙云洛爱才如子,几近倾囊相授,哪怕本门绝学《心意五行经》也不吝惜。
可惜不久后孙氏病逝,门下党同伐异之事四起,顾阎西不愿参与纷爭,便从中独立,只身一人来到晋乐开办武馆,从此顾氏形意自成一派。
顾阎西以独到见解將形意拳发扬光大,並根据所学的《心意五行经》前半篇,创造了《顾氏五行经》。
这篇典籍一度为当时神州国术第一人李枪文盛讚作『不世孤本』,是为本门不传秘籍,逐渐发展成只传未来掌门。
到了后世,顾氏形意门中出了两位高徒,一叫江行舟,是大师兄,一叫李云深,为二师弟,两人是孤儿,同为时任掌门收留,关係亲近又都天生聪慧。
可惜此时顾氏形意单传《顾氏五行经》的规矩已成定式,两人因此反目,大师兄技不如人,又心地不纯,使些下作手段,可惜终为那二师弟所击败,最终身死主城太华门前的比斗中。
那二师弟也顺势成为掌门,得了全部內门拳法以及《顾氏五行经》的传承。
总的来说就是个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无甚新意。
但是——
直到看完后,从旁人的对话里梁思凡才意识到,那二师弟说的就是当今晋乐直隶提督李云深。
此人从孤儿起,自学徒到一代掌门,再到边疆大员,如今其治下卫星区之苦痛暂且不论,这段经历本身便是一段传奇。
至於顾氏形意门里掌门不得为官的遗训,强龙之下难闻虫鸣,自是无人提起。
这些灯戏的改编往往都有现实基础,刨去一切无所谓的情节,梁思凡最关心的,便属那《顾氏五行经》,以及其前身《心意五行经》。
这两卷秘籍应该便是心火流了。
而且,又是心意。
心意,心火流,总感觉这两东西之间也存在联繫。
莫大那所谓的“心意门径”,或许奥秘就在这些技术中,但那究竟是什么恐怕还得亲自领略之后才能知道。
不世孤本,《顾氏五行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