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强朝苏晨点点头,说:“其实是他想找你。”
“是他?”
苏晨微笑著说:“马总,是我来找您。”
马祖枫更加疑惑了:“年轻人,听老郭说,你秋天要去米国学电子工程,这跟我们的航空业差得太远了。你从寧城跑到淮海,到底有什么事情?”
虽然寧城到淮海只有大约三百公里的距离,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这段路程可真不算短。
苏晨笑著说:“马总,请您稍安勿躁,我的问题还没问完呢。”
儘管满腹疑问,马祖枫还是礼貌地回应:“好吧,有什么问题,你继续问吧。”
“马总师,您刚才提到的'bac 1-11',假如有机会的话,您觉得引进这架飞机合不合適呢?”
“当然合適,实际上,我们华夏早年曾与英国商討过引进的事宜。”
“真的吗?”这个消息让在场的人都感到惊讶,连行业內的专家郭伟强也是头一次听说。
“这事儿有些复杂,背后的故事挺长的。”看到两人充满兴趣的眼神,马祖枫接著说:“如果你们感兴趣,我可以给你们讲讲这段歷史。”
见两人点头,马祖枫便继续讲述起来。
“故事得追溯到1970年。那时,无论是『北约』还是『华约』,都对我们实施了禁运,导致我国的军用和民用运输机都非常落后。当时,不论是『运七』还是『运八』的研发都不顺利,空军还得依靠老式的『运五』。”
苏晨回想起过去的一些经歷,默默地点了点头。
苏晨疑惑地问:“马总师,您说的好像和『bac 1-11』似乎没什么关係呀,它们不是竞爭对手吗?”
马祖枫笑著回答:“小晨,別急,听我说完。我说过这里面有个曲折的过程。其实,自从1970年我们得到了『三叉戟』之后,还意外获得了一项技术,你们猜是什么?”
苏晨和郭伟强相视一笑,同时答道:“斯贝发动机!“
马祖枫笑著说:“没错,就是『斯贝』发动机。准確来说,我们拿到的是『斯贝』航空发动机的民用非加力版,型號为mk512。”
马祖枫接著说:“到了1975年,谈判终於有了结果,我们成功获得了『斯贝』发动机的生產许可、全部的设计图纸,並且在人家的协助下建立了生產线,只不过我们购买的是军用加力版。”
苏晨惊讶地喊道:“马总,您竟然接触过这款飞机?”
马祖枫点头確认:“没错,我不仅接触了这款飞机,还参观了它的生產线,甚至一度接近代表我国將其购入!“听到这里,苏晨不禁再次惊呼,而平时总是冷静的郭伟强也显得十分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