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晨觉得自己没有相关专业知识也没有时间,於是就想到了吴广辉,认为他將来有可能成为总工程师或院士,是个不错的人选。
於是他对吴广辉伸出了手:“你好,吴同学,我是苏晨。”
吴广辉也伸出手,笑著说:“苏晨同学吧,郭教授最近总是提到你,我都快听腻了。听说是你推荐了我?真是太感谢了!跟著郭老师一起工作,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你好,我叫吴广辉。”
握手后,苏晨转向郭老师问:“老师,您的那份报告还没完成吗?我记得那是去年冬天的事了,现在已经过了半年了。
另外,您今天急著叫我来有什么事?”
郭老师听到这个问题,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嘆了口气说:“苏晨,先告诉你一个坏消息,老师生病休息了,『运十』项目要彻底停止了。”
“啊,怎么会这样?”苏晨惊讶地喊了出来。
这个消息对他来说非常糟糕,意味著国家投入的五亿研发资金可能白费了,更重要的是,许多航空人的努力可能也要白费。
他赶紧追问:“具体是怎么回事?马总师怎么了?『运十』项目不是还没有最终决定吗?”
在他印象中,“运十”项目的终止是在1985年2月,当所有的预算用尽,连飞机试飞的油钱都没有了。
而现在离那个时间点还有两年多,为什么郭老师会说得如此確定?
郭伟强没有马上回应,而是走到书桌旁,从一堆文件中找到了一份资料,摊开后对苏晨说:“我读一段给你听,你自己判断。”
“首先,按照我国的民用航空维修规章,任何飞机在放行前都必须具备完整的工程技术文档,包括適航证书;
其次,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所有航空器必须通过必要的飞行测试来確认其適航性,但『运十』的试飞进度远未达到预定的测试要求;
再者,目前全国范围內能够满足『运十』起降条件的机场只有京城、魔都和广南这几个地方,这些机场主要服务於国际航班,不適合试验性飞机使用。
基於以上几点,我们局认为,在『运十』获得適航许可之前,不应將其纳入国內长途货运航线。”
“这是什么?”
“这是民航总局在今年5月24日给国家经贸委员会的关於『运十』项目最终评估的报告。”
隨后,她进一步说明:“去年一月份,在『运十』计划引发爭议时,民航总局就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
他们指出,『运十』主要是参照波音707进行测绘与模仿製造,只是改动了机翼设计,缩短了机身长度,降低了起飞重量及载货量。
他们还提到,『运十』仍存在一些重要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要想投入使用还需一段时间。
当时的结论是:即便『运十』能达到波音707的標准,也只相当於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外的第一代喷气式客机水平,並且在没有拿到適航证的情况下,无法接受。”
苏晨对此早有了解,之前他也曾和郭伟强討论过这一问题。
那么,这份最新的评估报告又意味著什么呢?
看到苏晨满脸的疑惑,郭伟强解释说:“民航总局反馈意见后,老马他们提议,如果不能载客,能不能先用於货运。因为货运的安全要求较低,限制也少。你刚才听到的就是民航局对此提议的正式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