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说,不然我走了。“
蒋少琛深吸一口气:“好。第一,音音確实知道孩子是我的,但她告诉宋婉音是为了挑拨我们的关係,因为她不喜欢你。第二,我爸妈是真心对你好,他们一直反对音音的行为。第三...“他的声音低了下来,“我从来没有后悔娶你,不是因为责任,而是因为我爱你。“
沈明枝的肩膀微微颤抖,但她依然背对著蒋少琛:“说完了?“
“枝枝...“
“蒋少琛,你到现在还不明白。“沈明枝转过身,眼中含著泪光,“问题不在於你家人怎么对我,甚至不在於你爱不爱我。问题是你剥夺了我的选择权。如果当初你坦白真相,我或许会恨你,但也可能...可能因为孩子的父亲是你而接受这段婚姻。可你没有给我这个机会。“
蒋少琛脸色苍白,嘴唇颤抖著却说不出话来。
“至於爱...“沈明枝苦笑一声,“没有尊重的爱算什么爱?“
说完,她头也不回地走向收银台,留下蒋少琛呆立在原地。
宋婉音见状又想凑上来,却被蒋少琛一个凌厉的眼神钉在原地:“宋婉音,如果再让我知道你接近枝枝,別怪我不念旧情。你们文工团下个月的军区演出,我可以让你去,也可以换人。“
宋婉音脸色煞白,终於意识到自己触到了蒋少琛的逆鳞。
沈明枝结完帐走出百货大楼,秋风吹散了眼中的泪水。她知道自己刚才的话有多伤人,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那颗已经千疮百孔的心。
公交站台旁,一个卖炒栗子的小贩正吆喝著。沈明枝记得蒋少琛最爱吃这个,每次路过都要买一包,然后剥给她吃...
她摇摇头,强迫自己停止这些无谓的回忆。公交车来了,她隨著人群挤上车,没有注意到不远处,蒋少琛站在树荫下,目光一直追隨著她,直到公交车消失在街角。
“枝枝。“蒋少琛转身时神色软下来,打开保温饭盒,红烧肉的香气混著二米饭的热气氤氳开来,“妈让我送来的,说你最爱吃...“
“蒋少琛同志。“沈明枝后退半步,“我记得婚姻法第三条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饭盒盖“噹啷“撞在柜檯上。售货员举著算盘呆立当场,玻璃柜里“金星“牌电视正在重播《血疑》,山口百惠含泪的眼眸透过雪屏忽明忽暗。
“你总说我不懂你的苦衷。“沈明枝摸出粮票付帐,“那你知道我这周在厂里看见什么吗?“她抓起牙膏肥皂塞进网兜,“女工们为了给孩子挣奶粉钱,徒手搅拌烧硷手都烂了!她们丈夫但凡能坦白错误,何至於...“
“我有诊断书。“蒋少琛突然说。
沈明枝的手僵在网兜系带上。她看见蒋少琛从內袋掏出个泛黄的信封,部队医院的公章红得刺眼。“战后应激障碍“几个钢笔字力透纸背,日期是1979年3月。
“那晚...“蒋少琛喉结滚动,“我从南疆回来第七天。“
沈明枝想起收音机里听过的那场战役。滚雷英雄,猫耳洞,还有文工团慰问时总唱的《十五的月亮》。她突然明白蒋少琛为什么总在雷雨天失踪,为什么总把《高山下的环》压在枕头底下。
“医学专家组每周给我做两次电疗。“蒋少琛把诊断书塞进她手心,“他们说要建立新的情感联结...那天在知青办门口看见你,我...“
沈明枝触电般甩开他的手。诊断书飘落在地,被路过的胶鞋踩出黑印。她想起那个燥热的夏夜,男人滚烫的呼吸里带著劣质白酒味,原来那不是醉鬼,是个从尸山血海里爬回来的病人。
“所以我就该当药引子?“沈明枝听见自己声音尖得陌生,“蒋少琛你听好了,哪怕你是战斗英雄,也没资格拿我治病!“
她撞开围观的人群衝出去,百货大楼外墙“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標语在暮色中模糊成红彤彤的一片。蒋少琛没追来,倒是听见售货员在身后喊:“同志!你的诊断书!“
她终於明白蒋少琛眼底的阴鬱从何而来,可那又怎样呢?伤痕不是伤害他人的理由,就像她再理解战爭残酷,也抹不去那晚的疼。
清晨,宝丽日化厂的职工宿舍是栋红砖砌的二层筒子楼,沈明枝的单间在走廊尽头。十二平米的房间水泥地还泛著潮气,铁架床上铺著厂里发的军绿色被褥,窗框上糊的旧报纸被风颳得哗哗响。
沈明枝踩著吱呀作响的木楼梯上来时,正看见隔壁王大姐蹲在走廊煤炉前煮疙瘩汤,铝锅盖被蒸汽顶得噗噗跳。
“小沈搬来啦?“王大姐掀起围裙擦手,“要借火钳子不?墙角那蜂窝煤是新打的。“她打量著沈明枝手里印著牡丹的搪瓷盆,突然压低声音:“听说你是蒋家的?怎么住咱这破地方?“
沈明枝勉强笑了笑,掏出钥匙开门。
铁锁“咔嗒“一声弹开,霉味混著石灰粉的味道扑面而来。她把从百货大楼新买的铁皮暖水瓶搁在掉漆的五斗柜上,柜面摆著结婚时蒋少琛送的“红双喜“搪瓷缸——当时他说要让她每天喝水都念著夫家的好。
窗外传来“叮铃铃“的自行车铃响,沈明枝撩开洗得发白的蓝布窗帘,正看见蒋少琛跨著二八永久自行车停在厂门口。
他今天没穿军装,灰布中山装裹著宽阔的肩膀,车把手上掛著个网兜,隱约能瞧见里头的麦乳精和水果罐头。
沈明枝“唰“地拉紧窗帘,从帆布包里掏出帐本。
这周她跟著孙厂长跑供销社,发现厂里生產的“白牡丹“雪膏配方十年没换过,玻璃瓶上积灰的標籤还是手写油印的。她打算把李安留下的广交会样品——上海產的珍珠霜铁盒拿给技术科参考。
“沈同志!”宿舍的门忽然被推开。
沈明枝看向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