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采薇正说话间,附近发现仪仗的村民都围过来,神色恭敬的遥遥跪拜。
他们都知道,当年北里的稚虎先生,如今可是了不得,已经是天子老师、摄政太傅了。
朱寅也对跪拜的村民们遥遥行礼,然后下令每家每户,赏赐月饼礼盒一个。
一路入村,村民都是道边跪拜,口中称颂不已。
朱家是他们的大恩人,他们家家户户供奉朱寅和宁采薇的牌位,四时八节上香祭祀,祈愿朱寅一家平安百岁,福寿绵长。
朱寅见状,改变天下的愿望更加坚定。晚明社会的贫富分化开始极端化,必须要动大手术了。
当年在青桥里声势显赫的大乡绅,张家和刘家人,都恭敬侯在道边,看到朱寅的仪仗队,也诚惶诚恐的行礼参见。
要说他们当初还想报复朱家,如今早就想都不敢想了。
朱寅也懒得再和张家、刘家计较,更没有打算召见他们,只是视若无睹的忽略而过。
直到回到熟悉的老宅,朱寅才如倦鸟归林一般,心中的喜悦难以言喻。
早就该回来了啊。
朱寅进入当年的大院,看到葡萄架上的累累果实,看到不远处的朱雀楼,不禁露出秋阳般的笑容。
就是小黑,也箭一般窜出,回到了自己曾经待过的狗窝。
“恭迎老爷回家!”留守老宅的几十个仆人,见到朱寅回来都是激动不已的下跪迎接。
他们已经八年没有见到主人,虽然主人已经长大,可他们看到朱寅,脑中仍然浮现出当年那个聪明而又神气的神童。
眼下整个青桥里,没有比他们更加自豪的人了。因为他们的主人,当了摄政太傅,还是皇帝的老师!
新皇帝在南京坐了龙庭,主人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
“这些年辛苦你们了。”朱寅见到他们也很亲切,“起来吧。免礼!”
众人站起来,又对宁家姐妹行礼。
朱寅走到葡萄藤下,摘了一颗葡萄,皮都不剥的塞进嘴里,笑道:“还是当年的味道,酸甜之中,带着秋阳的暖意。”
朱卫明、赵靖忠也猴子一般攀爬葡萄藤,要去摘葡萄。
两人同时看中一串葡萄,立刻争夺起来。
赵靖忠年纪小一点,没有争过朱卫明,气急之下顿时大哭起来。
“呜呜呜…你欺负我!我要告诉阿爹!”
朱寅见了不禁哑然失笑。清太宗就因为一串葡萄破防了?有趣。
可朱卫明年纪虽小,却也义气。见到赵靖忠哭鼻子,立刻分了几颗。清太宗顿时破涕为笑,鼻子直冒泡。
“德性!”宁清尘很是看不过,“不是三岁的孩子了,还动不动就嚎。”
她摘了几大串葡萄,对朱寅说道:“小老虎,我去赵姨家了,请她和她家人一起来过节?”
朱寅笑道:“你可真孝顺,一回老家就去看奶娘,当年不枉费奶你一场。”
“叫他们一家来过年吧,也不算外人。”
的确不是外人。顾起元是宣社骨干,他娘子赵婵儿是宁清尘的奶娘,还是厂学堂的女先生。顾起元的妹妹顾红袖,又是采薇的左膀右臂,宁寅商社的大秘书。
宁清尘又叫了两个仆从,带了月饼礼盒和其他礼物,径直去了顾家。
宁采薇则是张罗着中秋节。
没过多久,一个熟悉的声音笑道:“千盼万盼,奴家总算盼到你们。门前的喜鹊天天叫,不想今天就回来了!”
话刚落音,宁清尘就陪着一个面容姣好的少妇进入院子。这少妇一双三寸金莲摇曳生姿,一身书卷气难以掩饰,却又偏偏带着一股野野的活泼劲儿。
却不是赵婵儿是谁?
她身后跟着小姑子顾红袖,再后面是挑着酒担子的家仆。
“嫂子一点都没变啊。”宁采薇笑吟吟的迎上前,拉住她的手,“让红袖请,怕你们不来,清尘又去请。你来了,这个中秋才算齐活了。”
赵婵儿笑道:“你太看的起我!我哪里会不来?不请也会自己上门,这是想你们啦!”
抬手一指身后的酒担子,“这是我自己酿的米酒,自家才喝,带给你们尝尝。”
说完一双漆黑的眼睛笑盈盈的看着朱寅,“哎呦,寅哥儿都长这么大了,当摄政太傅了,天仙一般的人物,奴家要不要拜一拜?”
“哈哈!”朱寅也笑了,“嫂子说笑了,我就是当再大的官儿,你也不用拜,不然不是难为我么?我只是长个,人却没有变。”
赵婵儿笑道:“果然!奴家说什么来着?有的人考上秀才就会变,可是寅哥儿最是念旧重情,就算当了首辅,那也还是寅哥儿,再也不会变的。只听过铁变铁锈,铜变铜绿,几曾听过金子会变的?”
“这些年,多亏你和采薇帮衬。奴家也不谢了。”
赵婵儿说的是心里话,她是真心感激朱寅一家,也不把自己当外人。
朱寅问道:“太初兄呢?他怎么没来?”
赵婵儿道:“你不是当年给他说过什么甲骨文吗?他就上心了,他这些年很是留意。他这个人呐,最爱金石了。他之前结识一个洛阳古董商人,听那商人说起过龙骨,推断可能是你说过的甲骨文。”
“前段日子他对奴家说,你一定会回青桥里过节,他就去苏州,找那洛阳古董商寻找甲骨文,说是送给你为礼物。他估计也快回来了,东西却未必找的到。”
赵婵儿说到这里噗嗤一笑,“寅哥儿,你真喜欢那些?”
朱寅正色道:“嫂子有所不知,那些甲骨文都是上古文字,金石之至宝,乃是非同小可之物。若太初兄能开创出甲骨研究,那就是国家功臣,封爵都不为过!”
顾起元是明朝著名的金石学家,痴迷金石研究成嗜。朱寅当然希望他能提前三百年,开创甲骨学。
甲骨文对华夏文化工程十分重要,属于核心文化重器。可惜的是,被发现的太晚。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是清末人,发现甲骨文时已经快民国了。
甲骨文是商朝文字,甚至可能有夏朝文字!
但可惜的是,因为发现的太晚,绝大多数的甲骨文载体,都被当成中药“龙骨”吃掉了。
后世保存下来的甲骨文,可能连百分之一都不到。这是华夏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
绝大多数的甲骨文被古人“吃掉”,令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专家组,以及所有的华夏古文字学者,都感到痛心疾首。
很多人猜测,因为绝大多数的甲骨文被当做药材磨碎吃掉了,所以才找不到关于夏朝的文字。
如果早几百年发现整理,那么很可能会发现夏朝甲骨文,甚至会整理出夏朝信史!
当年在宣社,他曾经和顾起元有一夕长谈,说的就是甲骨文,想不到顾起元如此入心。
若是顾起元提前三百年研究保护甲骨文,那么能找到的甲骨文载体,可能会是后世的十倍以上!
“真的?”赵婵儿一双漆黑的杏仁眼瞪的圆圆的,“还可能封爵?”
朱寅道:“嫂子,我可不是开玩笑啊。要是太初兄真能研究出甲骨文之学,只要有所成就,那就是大明功臣,我可以让他封侯!”
他正说到这里,忽然外面传来一个声音道:“娘子!老爷来信了!”
却是顾家的一个老仆。
“来信?”赵婵儿三步并作两步走,“中秋都不回来了?这人真是!”
她原本以为,丈夫中秋会回来过节。
可是既然写了信,那肯定是不回了。
她从老仆手里接过信,打开看了一会儿,忽然蛾眉一扬。
原来,丈夫除了一封信,信封中还有一张拓片纸,上面是很多古老的文字,看一眼就觉得古意盎然。
“他不回来了。”赵婵儿满心失望,“寅哥儿,这是他寄回来的拓片,是不是你提到过的甲骨文?”
朱寅有点激动的接过拓片,看到上面的文字,眼睛亮晶晶的。
是甲骨文!
必然是了。
顾起元好样的,居然整理出几十个文字了!
拓片之上,共有四十个多个甲骨文。有的甲骨文一眼就能认出是什么字,几千年没有怎么变化。但大多数甲骨文似是而非,都认不出是什么字。
每个甲骨文边上,都被顾起元标注了今天的汉字。这是顾起元对甲骨文的解读。
很快,一个字就引起了朱寅的注意,在看到这个字的下一瞬,朱寅就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因为这个看似熟悉却又陌生的甲骨文字旁边,赫然标注着一个汉字:夏!
朱寅霎时间有点失神忘机。
在后世,有一些甲骨文是考古学家最希望发现的,可惜这些甲骨文,一直就没有被发现。
这些最希望被发现的甲骨文,其中一个文字就是:夏!
如果顾起元的发现和解读没有错,那么这一个“夏”字,就能换一个侯!
…
ps:甲骨文的事情暂时一笔带过,就不多写了。下一章就是主线剧情了。蟹蟹!明天月初,需要冲击月票榜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