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太子监国,郑氏摄政!
郑贵妃心急如焚,正自为难之间,几个御医就神色恓惶的联袂而来。
这些御医说起来是医官,都是太医院的佼佼者,可是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大明,他们这些技术性官员都是“水货”,含权量很低,其实不被看成真正的官员。
“你们来的正好!”郑贵妃满面寒霜的说道,“免礼,直接回话。你们要老老实实的告诉我,皇上若是得知很坏的消息,究竟会如何?”
“不要隐瞒,不要忌讳,我要听真话!”
几个御医一起战战兢兢的在月台上跪下,其中一人惶然禀报道:
“回贵妃娘娘的话,臣等这段时日,数次为皇上诊治,脉象弦急,寸口若新张弓弦,此乃肝肾阴亏、风阳上僭之危候也。若再怒火攻心,臣恐轻则瘫痪,重则崩逝…”
另一个老太医道:“皇上足下虚浮,舌质绛而微颤,血气并走于上,此为大厥之象也…切记避怒,怒则大凶!”
第三个老太医道:“以臣等会诊所见,皇上最忌怒、忧二字。眼下最佳之良药,唯有静心、散步、休养六字。皇帝龙体大亏,气血淤塞,不宜再常年静卧宫殿。”
“臣等建议,皇上暂时不宜过问朝政,而是应该效法世庙,去西苑静养,每日户外活动一个时辰,晒晒太阳,看看木,钓钓鱼虾,那是最好不过了。”
郑贵妃想了想,似乎下定了决心。事已至此,她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为了皇上龙体,眼下只能先瞒着皇上。
否则,皇上若是真出事,她们母子怎么办?天下人本就不服常洵当太子,要是此时十三岁的常洵继位,怎么镇得住?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投靠南京,会有更多的省支持朱常洛那个杀千刀的!
皇上千万不能有事!
她将手里的奏报递给高寀,“去内阁,告诉阁老和相公们,这些军务大事,就交给司礼监和内阁共同处置,暂时不要惊动皇上。”
“谨遵娘娘懿旨!”高寀也知道事关重大,暂时不能让爷爷知晓,否则爷爷一怒之下龙驭宾天,那他们怎么办?
郑贵妃没有再进乾清宫,而是对几个御医道:“你们跟我去慈宁宫、慈庆宫,去见两宫太后!”
要做这件事,她一个人做不了主,一定要请两位太后一起出面。
郑贵妃先去了慈宁宫,直接去佛堂拜见李太后。
“儿臣拜见母后!母后万福金安!”郑贵妃今日格外的小意。
“这也不是问安的时候啊?为何这当口来看老身?”李太后淡淡的睁开眼睛,手中拨弄着佛珠,像个寻常富贵人家的老太太。
随即她就目光一凛,“可是又出了什么不好的事?”
李太后也是人老成精了,立刻就感知到了不对。
她虽然是太后,但这些年一味吃斋念佛,不问世事。而且郑氏风头极盛,成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她这个太后都要退避三舍。
但今日,郑氏来拜见自己,太恭敬了些。事出反常必有妖。
郑贵妃深吸一口,强颜说道:“母后是观音菩萨下凡,佛母广大,就算天塌下来也不眨眼睛,是以儿臣这才来慈宁宫请母后拿主意。”
说完将手中的奏报承上,“请母后过目。”
李太后戴上叆叇,接过奏报,仔细看了看,神色慢慢变了,变得说不出来的惊愕和阴沉。
就是郑贵妃看到太后的神色,也有点紧张。
“怎么搞成这个样子?”李太后的语气还算平静,叆叇镜片的眼睛却蕴含着无尽的惶然和怒火。
“五省附逆…”李太后原本慈眉善目的样貌变的冷厉起来,“这怎么得了。还以为只是一座南京,不想这么快就成气候。”
“皇帝啊皇帝,天下怎么让你搞成了这个样子,这是南北分裂啊…江南没了,钱粮怎么办?”
她摘下叆叇,目光已经一片泪光,“你是祖宗的罪人呐!”
“你本不该废长立幼,既然不顾百官做了,就该做绝,干脆赐死恭妃母子。可是你,既废长立幼,又放常洛去就藩,大谬!”
“还有朱寅那个乱臣贼子,要么就不要动他,不要留下鸟尽弓藏、有功不赏的恶名。要么就做绝,干脆杀了他。可是你!又让他去当知县!”
郑贵妃闻言,忍不住泪流满脸,“母后,事已至此,千错万错,都是儿臣的错,母后不要气坏了身子,事已至此,还要母后拿个主意。”
“好教母后知晓,这奏报太坏,儿臣都不敢让皇上知道。下面要进呈,被儿臣拦住了。”
李太后忧色更重,“皇帝还不知道…怕他的身子经受不住?”
郑贵妃道:“给皇上瞧病的御医就在外面,儿臣叫她们进来,母后一问便知。”
太后心中咯噔一声,干巴巴的说道:“传见。”
随即几个老御医进入慈宁宫,跪在地上,一一禀奏太后,意思都是差不多:皇上最忌怒、忧,轻则瘫痪,重则驾崩。眼下只能不理国政,去西苑修养,调理三年,方可改善。
他们都是太医院的老国手,既然都这么说,那是绝不会错了。
太后越听越是惊惧,忍不住落泪道:“唉,先帝也才享寿三十六岁,皇帝今年三十五,明年就三十六了…先帝太好酒色,他儿子也是这般。老身劝了多少遍,女色如刀,春丹如毒,可是不听啊。”
郑贵妃挥手让几个御医退下,垂泪道:“儿臣万分为难。这么大的事,事关江山社稷,儿臣怎敢隐瞒皇上?可若是让皇上知晓,万一皇上…”
李太后痛苦的闭上眼睛,“老身都五十多岁了,你们都不让老身安身呐。这么下去,老身怎么去见先帝?怎么去见朱家的列祖列宗?”
“眼下,只能让太子监国,你以太子之母幕后裁决,和内阁、司礼监一起掌控大事。太子在前,你在后,内阁在左,司礼监在右。”
“你们母子一体,当可代表天子摄政。”
“至于皇上那边,天大地大都大不过龙体,万不可这个节骨眼有个三长两短。皇上只能暂时去西苑修养,不再过问朝政,只许报喜不许报忧。”
郑贵妃松了口气,“母后所言极是,这也是儿臣所想。想必内阁和九卿也是赞同的。”
李太后叹息一声,“事已至此,内阁和九卿不赞同能行么?太子年幼,又没有威望,他这个储君之位本就朝野不服,没办法啊。”
“此事,还需要慈庆宫支持。两宫太后和你一起出面,咱们三个女子,总能劝皇上去西苑静养。”
说完,婆媳二人一起出了慈宁宫,去慈庆宫见皇帝嫡母陈太后。
陈太后已经病倒数月,眼见要油尽灯枯,李太后只能主动去慈庆宫见她。
两人到了慈庆宫,只见病骨支离的陈太后,正在亲手绣着一件陀罗经被。
“儿臣给母后请安…”郑贵妃隔了一丈多远行礼,唯恐沾染了病气,“母后玉体可好些了?”
“老姐姐。”李太后上前,坐在陈太后床前,“出大事了。”
她递上奏报,一脸担忧的看着陈太后,真怕陈太后得知后就这么过去了。
“妹妹脸色这么难看,究竟出了何事?”陈太后看到李太后的样子,一颗心顿时提到嗓子眼。
她和李太后认识近四十年了,很少见到李太后这等模样,就算当年先帝驾崩,脸色也没有凝重。
陈太后拿起奏报,呆呆看了一会儿,忽然脸色潮红,接着就变成一片惨白,随即额头上渗出一层冷汗。
“老姐姐…”李太后抓住她的手,“你不要太急!天塌不下来。皇上还不知道,御医说皇上万不可再动怒……”
陈太后听完,剧烈的咳嗽起来,咳得满脸是泪。
“怎么搞成了这个模样…祖宗的江山…我怎么去见先帝…天爷!”
“这已经不是伪朝,这是要变南朝了!大明这是南北分裂,父子并立呀!”
说到这里,忍不住喉头一甜,“噗嗤”一声吐出一口鲜血,陀罗经被上鲜血淋漓。
“老姐姐!”
“母后!”
“快传太医!”
陈太后摆摆手,目光就像即将熄灭的火焰,“不用传太医,自家事自家知,我是不成了,要去地下见先帝了。老妹妹,对不住,老姐姐要先走一步了。”
“但是去见先帝之前,有两件事,要先办到。”
“第一件,请皇上去西苑休养,皇上可以不用理政,但必须让天下知晓,皇上还好好的!皇上还是皇上!皇上只是虔心参禅了。皇上这一根定海神针,千万不能出事。”
“太子必须担起监国的重任,太子之母要总摄大事,替内阁、司礼监做主。”
“第二件大事,就是银子!”
陈太后咳嗽几声,继续道:“听说国库空虚,皇上又不愿意动内帑,又要加征剿银。眼下这局势,还能加征?”
李太后神色苦涩,“伪朝已经成势,哪里还能加征剿饷?那不是逼的百姓附逆么?岂非饮鸩止渴?”
陈太后点点头,“妹子说的对,伪朝已经拿了一京五省,接下来整个南方,都可能附逆啊。要是再加征剿饷,是把民心往南边推,万万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