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袁盱踉蹌闯入,冠带歪斜:
“阿父,尚书郎张俊密信被截,邓氏要拿人!”
袁敞闭目片刻,再睁眼时已恢復冷静:
“盱儿,若父不测,便隨汝叔父远离雒阳罢。”
袁盱扑通跪地:
“阿父,儿愿同死!”
袁京扶起侄儿,將自己的狐裘披在他肩上:
“盱儿,香火不可断……”
袁盱怒目而起:
“叔父,袁氏之香火胜於汉室之兴衰么?”
袁京望向窗外,久久未语。
不久后,司空袁敞、光禄勛袁盱、侍中袁京全被免职。
而为首者,司空袁敞,死於非命。
袁盱得叔父袁京庇护,归乡隱居。
自此,袁氏內部的分歧,初现端倪。
……
袁京之子,以袁彭、袁汤为首。
袁彭为官清正,粗袍糲饭,与从兄袁盱志同道合。
延光四年(公元125年)。
宫中宦者合力斩杀外戚阎氏党羽,史称“西钟政变”,继而迎立刘保继位,是为汉顺帝。
袁氏再得重用,袁彭迁光禄勛,位列九卿。
而袁汤,则与其父袁京一心。
本初元年(公元146年)。
汉质弟刘纘,被梁氏外戚毒杀,年仅九岁。
同年,袁汤迁司空,位列三公。
后,歷任司徒、太尉。
袁盱、袁彭不屑於其为伍,袁氏之分裂,逐渐摆到明面。
……
袁汤有十二子。
长子名袁平,嫡子有三,袁成、袁逢、袁隗。
袁平与袁成因年长,曾有幸跟隨叔祖父袁敞,深受袁敞影响。
后又受从叔袁盱、叔父袁彭言传身教,时刻以大汉之兴衰为己任。
袁平入仕之后,因看不惯梁氏乱政,屡屡直諫,惨遭迫害,早卒。
梁氏更是藉此向袁氏示威。
然,兄长惨死之状,却更激起了袁成的决然。
袁成善勇多智,没有选择正面与梁氏交锋。
在从叔袁盱、叔父袁彭的协助下。
他暗中联络自大將军梁冀以下的朝廷权贵豪门。
一时之间,隱隱有士人领袖之相。
世人盛传:“事不谐,问文开。”
说的正是五官中郎將袁成,袁文开。
可……
终究不敌梁氏之权威。
袁盱惨死,袁彭惨死,最后袁成亦是英年早逝。
此后,袁氏执牛耳者,只剩下了袁汤。
其父袁京尚有是非之观,只是看重袁氏之香火。
可袁汤经此一役,心中已无汉室之兴衰,唯有袁氏之兴衰。
袁汤想让袁氏走的再高一些,甚至走到最高……
所以,剩下的两名嫡子在他的影响下,將袁氏慢慢带到了一条新的路上。
也就是如今位列九卿的太僕袁逢,与位列三公的司徒袁隗。
这袁逢嫡子有二,一为袁基,二为袁术。
此二子,与其父袁逢,如出一辙。
袁彭之子,袁贺,不齿於此道,遂投奔於陈郡袁氏。
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始祖同为袁安。
其继承始祖之风,虽显赫但从不入权爭,以清廉、学术著称。
自此,汝南袁氏內部分裂看似终结。
……
但,可还记得袁成?
就是那位已故五官中郎將,承始祖袁安之风,继叔祖袁敞之志的袁汤嫡长子。
这些年,在袁氏深宅之中。
袁成之妻,默默地將一个婴儿抚养成人。
名为,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