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风姿绰约的卞夫人、冯夫人、杜夫人三女在李昭的辛勤耕耘下,也纷纷再次怀上了。
他李昭如今也有两个女儿六个儿子,分别是长女李婵,次女李悦。
长子李麟,二子李磐、三子小李擎、四子李睿、五子李逸、六子李泽。
李昭也是子女繁盛,并且都在快速成长,或许过不多久,他李昭的麒麟子,便可以助他为李氏宏图大业出力!
“好,好,尽快铲除国贼董卓,让琰儿带外孙来冀州!”蔡邕捋着胡须,颇显开心。
并没有让李昭、蔡邕等多久,幽州牧李辰也亲率两万兵马南下,与李昭、蔡邕会合,当即,三路兵马合计五万余众,浩浩荡荡向南进发。
此时,关东各州皆是群情激愤一片。
因为董卓为所欲为,也早就惹怒他们了,再加上这一次李昭亲自领兵,发布了讨董檄文,因此,大量的州牧、郡守争相响应!
豫州牧袁绍已在酸枣筑起会盟高台,得知李昭、蔡邕、李辰三州州牧领兵南下,立即请李昭南下酸枣,李昭也不迟疑,引兵向酸枣而来。
与此同时,廷尉曹操、兖州牧袁术、青州牧孔伷、徐州牧董承、荆州牧刘表、扬州牧刘繇、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孙坚、河内太守袁遗、山阳太守乔帽、济北相鲍信等纷纷起兵响应,带领兵马向酸枣集结。
就连益州的皇甫嵩,因为占据汉中的李紧牵扯,虽未亲率大军北上,却也遣使送来不少的粮草,以及派遣了严颜率领五千兵马前来助阵。不过,益州山高路远,等严颜率领大军到了,不知何时了。
一时间,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讨董的声浪席卷大汉十三州,董卓的名字成了天下人唾弃与攻伐的国贼。
……
洛阳,相国府。
大殿内。
本来董卓正在饮酒,骤然听闻李儒来禀报惊天噩耗,太皇太后的血诏出世了,以及各州州牧、各郡郡守纷纷响应,要组成联军会盟讨伐他,甚至李昭都亲率大军南下的消息,董卓手中的酒樽“哐当”一声摔在地上,酒水溅湿了衣襟。
“什么?!太皇太后的血诏?还有各州的州牧和郡守都要出兵讨伐咱家?李昭也南下了,这怎么可能!他不是在并州镇压救活军吗?他…他怎么敢出兵?!”
董卓猛地站起来,络腮胡气得炸开,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惊恐,惊呼道。
董卓并不太怕袁绍、袁术之流,这些诸侯看似人多,战力并不会太强,他董卓南征北战大半辈子,什么阵仗没有见过。
可李昭不同啊,李昭用兵如神,南征北战,未尝一败,天下闻名,连救活军、夏胡族,李昭都能压制。
如今李昭亲率大军南下,无疑是冲着他来的!
更让董卓感觉头皮发麻的是,太皇太后的血诏竟然传遍天下了?哪怕董卓是个专权跋扈之人,麾下兵强马壮,但是当了大半辈子大汉将军,董卓也是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啊。
太炸裂了!
李儒也是心中无奈与崩溃。
董卓好不容易掌控兵权,并权侵朝野了,按照他李儒对董卓的规划。
只需要稳步发展,便最终可以削弱各州的州牧。
就像是之前先帝刘宏封的王叡、刘虞、孔融、卢植四大州牧,都一个接着一个皆落马了。
十三四万兵马盘踞京畿与西凉,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分掌要职,司隶、凉州、弘农等地尽入他们囊中。
这可谓形势一片大好啊。
但是呢!
董卓因为麾下势力膨胀,也愈加骄狂了起来,竟然,欺凌了太皇太后、强硬要挟太皇太后封相国,清除异己,奢靡向各州增加赋税,种种行为,最终引来了太皇太后血诏,群雄起兵!
李儒很崩溃,也很无奈,不过,他与董卓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都跑不了。
李儒连忙起身,安抚道:
“主公息怒,事已至此,暴怒无用。当务之急是稳住阵脚,调兵遣将,应对群雄联军才是啊。”
李儒强压下心绪,只能尽力为董卓出谋划策,沉声道:
“太皇太后血诏虽沸沸扬扬,但关东诸侯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各怀心思,未必能真正同心协力。李昭虽勇,可他远道而来,兵力有限,只要我们扼守要隘,以逸待劳,未必没有胜算。”
董卓粗喘着气,猩红的眼睛死死盯着李儒,半晌才咬牙道:
“那关东联军有多少人马?李昭又有多少人马?”
“据探马回报,李昭派出两路大军,一路从黄河北部进攻司隶,应有两万精锐,李昭还带了一万大军,联合冀州蔡邕、幽州李辰,三路兵马合计五万余众,已向酸枣进发。此外,袁绍、曹操、袁术等十余路诸侯皆已起兵,各自领兵数千到数万不等,粗略算来,关东联军总兵力怕有二十万之多。”
李儒一番算计后,面色凝重地回道。
“二十万?!”董卓倒吸一口凉气,咬牙道:“该死,这些人的兵马真多啊,不过咱家麾下有十三万精锐,皆是百战之师,还怕了他们不成?李儒,你说,该如何应对?”
董卓虽然如此说,语气中却也没有丝毫的底气了。
李儒眉头紧锁,指尖在案几上轻叩片刻,沉声对董卓拱手道:
“主公,关东联军虽众,但其锋锐在武睿侯李昭。此人若不退,诸侯便有主心骨,联军难散。欲破此局,需分三步走。”
“哪三步?快说!”董卓眼睛顿时大亮,忙急声追问,听到天下群雄要讨伐进攻他,其中还有李昭,他都快吓死了,如今听到李儒有策略,董卓顿时期待了。
“其一,扼守咽喉。”李儒指向大殿内舆图上的两处关隘,道:“洛阳东面虎牢关,乃关东入洛必经之路,需派猛将率重兵驻守,任凭联军如何猛攻,只守不战,拖垮其锐气。黄河南岸的孟津渡口,也需布下精兵,严防并州而来的鞠义、高顺的兵马南渡,断了李昭两路夹击的可能。”
董卓闻言,当即肯定道:“不错,咱家可守住险要关隘,联军就算是数十万也不能够那么轻易攻进来!”
“其二,釜底抽薪。”李儒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阴狠,道:“李昭敢离并州,无非是仗着后方安稳,主公可速派使者潜入并州,联络那些救活军将领,让他们乱起,让李昭后方着火。”
“救活军?”董卓愣了愣,随即眼中放光,看着李儒惊疑道:“文优是说那些反贼?他们肯听咱家的?”
“重利之下,何愁不从。”李儒冷笑道:“使者可带咱家手令,许诺若救活军将领能在并州掀起大乱,逼得李昭回师,待相国平定群雄,便封其首领为公、为侯,乃至划并州一半土地给他们,都无所谓,只要为我们所用,届时李昭后院起火,首尾难顾,必退无疑。”
董卓闻言,抚掌大笑道:“好,好,文优此言有理,就这么办,咱家这就安排一个使者,说动那些反贼!”
李儒听着董卓的话,眼眸微颤,百万救活军再乱起,那将是大汉又一个浩劫,但是,为了自保,他也没办法,谁让李昭太强大了!
“其三,震慑群雄、乱诸侯之心。”李儒最后说道:
“关东诸侯多是趋利避害之辈,彼此关系盘根错节,在洛阳多有父辈,乃至亲戚为官,相国可派人将将他们抓住,让他们写信给那些诸侯,扬言若联军不退,便以谋反罪诛杀,如此一来,诸侯必生忌惮,或有动摇者,再加上长久攻不破洛阳关隘,李昭再退回并州平叛,诸侯联军自不攻而溃。”
大殿内,李儒为董卓献上了三步策略:第一严守关隘,第二扰乱李昭后方。使李昭退兵,第三瓦解诸侯之心。
董卓听了李儒的策略之后,不禁大喜,刚刚差点吓得尿出来,此时顿时轻松了。
实在是李儒这策略,可行性太高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