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影引用它,观众哪怕不明说,也会下意识感受到这层文化深度与精神象征,这会迅速在情感上制造冲击,比如孤独、崇高、虔敬、悲壮等强烈情绪。
夜幕低垂,酒店内灯光明亮。
姜闻再次死皮赖脸地凑了过来。
吴宸正坐在桌前,埋头撰写新增加的分镜脚本,稿纸上已密密麻麻地标注了一系列拍摄细节。
毕竟名画是静态的,但是变成电影是动态的,这就不是说一个拍一个简单画面就能解决的事。
姜闻凑近一瞧,眉头微挑,诧异道:“七个镜头?”
只见纸上写着镜头一的主要意图就是建立场景尺度感,体现个体之渺小与火星之浩渺。
而后面则是:
镜头编号:002。
机位:中景平拍·背后略仰角。
构图:宇航员居中背对镜头,身影挺拔。
描述:他望着远方尘暴,身着白灰宇航服,头盔反光,护目镜内无表情,仅余沉默。
意图:模仿《雾海上的旅人》主视觉,体现孤独与崇高
姜闻盯着一系列镜头描述,咧了咧嘴,吸了口凉气:“特娘的,压力有点大啊.”
只是话虽如此,眼眸却格外火热。
“如果只拍背影的话,换个人替换你拍也不是不行的,压力大的话,我来?”吴宸故意调侃道。
姜闻连忙阻拦:“别别别,吴导,千万别,你背影不合适,咱们体型都有差距,让我来,请务必让我来.”
有可能诞生影史经典的画面,他怎么能放弃呢。
吴宸轻笑,将整理好的镜头递了过去:“给我看看,有没有更好的镜头组合建议?”
这货虽然是主演,但也是导演,而且在电影美学上建树不低,在这个时候不就是免费的苦力.
“我瞅瞅”
“.”
同一时间,洛杉矶,正值上午。
克里斯蒂安·贝尔休息了一晚后,打了一个哈欠,坐在家中,看着桌上梦境层级图,正准备联系克里斯托弗·诺兰。
此刻的syncopy办公室,乔纳森·诺兰正对着哥哥的剧本头疼不已:
“克里斯,你的人物关系真的太乱了,再加上你搞的这个梦境层级,天啊,我简直头都要炸了。”
“so,我需要你的帮助!”
克里斯托弗·诺兰也不恼,这个来源于他在1999年诞生的想法到如今总算是有点雏形了,就是关键点被卡住了,他的梦境层级有点问题。
就在诺兰说完,桌面上的手机突然间响了起来,他瞟了一眼,正是贝尔打来的,随即迅速接起电话。
“嘿,克里斯蒂安,你不是去中国客串了吗?回来了?”
电话那头贝尔带着几分神秘与兴奋:
“克里斯托弗,你不会相信我在中国拿到了一份什么东西。你现在在公司吗?我手头上有一份手稿,我觉得可能你会喜欢.”
“手稿?”
“对,吴给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