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朕才是宋世祖 > 第172章 借先帝改革,然后登基

第172章 借先帝改革,然后登基

第172章 借先帝改革,然后登基

在赵子称决定借用赵桓的名头、最后发挥余热推进一些得罪人的改革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改革宋朝的科举内容。

所以在李纲等少数改革派大臣抵达汴京后,赵子称就秉持着“大事开小会”的原则,先把张叔夜、李纲这些人拉过来,闭门商讨具体方案。

赵子称认为,宋朝之前的考试,取仕取出来的腐儒太多,治理国家的能力太偏科,录取规模也太大了,一切冗官冗费,主要就是这个造成的,其他都是小打小闹。

赵子称虽然不可能步子迈太大,直接考物理化学这些来刷人。但假借复古之名,全面恢复君子六艺、把数学考试也强制加入到科举里,还是做得到的。

另外,射、御也跟数学一样,算是君子六艺,可以夹带私货塞进去,或是干脆作为“想要开窗户时假装要掀的屋顶”,让反对者把能量浪费在反对掀屋顶上,便于开窗提议的通过。

不过,考虑到马太贵了不利于贫寒子弟练习,而且骑术的优劣有时候难以通过对人的考核来判定——这玩意儿干扰变量太多了,骑马表现好不好,关键是看马的质量,而不是人。如果考马术,就会导致买得起好马的人优势过于明显。

所以赵子称还是决定不要贸然把“御”也加到考试内容里去,单独加一门“射”就可以了。

这个旨意就用赵桓的名义发,败赵桓的人品,用赵桓拉仇恨。

“官家要改革科举,同时加入数、射、御”的风声透露出去之后,果然有不少人反对。尤其以反对射、御的声音更激烈,所以“数”这个相对没那么不可接受的选项也就被通过了。

而且这一点上,说句良心话,赵子称还得感谢已经退位的赵佶,当初赵佶听蔡京的建议、“崇宁罢科举、改舍试”时,太学上舍的课程就有过数学,数学也是可以选修考的,只不过非必考。

现在赵子称将其进一步纳入必考,步子不算迈太大,只是在赵佶和蔡京的基础上又更进半步。

公允的说,赵佶和蔡京虽然不是东西,但他们做的事情也不是每件都错的,增加科举学习的课程范围、增加实用之学,这两点出发点还是好的。

只不过历史上北宋亡了、而且久久不能恢复,南宋立国后需要为“北宋为什么亡”找原因,找替罪羊。

因为蔡京等六贼已经被定为亡国主因,而蔡京又是王安石一党,至少蔡京自己标榜的是新法。结果就导致原本历史上的南宋对王安石评价极低,整个南宋再也没人敢公然提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导致后期内部改革越来越困难。

甚至不光南宋对王安石评价不高,这种桎梏还导致后来明朝对王安石评价也很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那个杨慎)就评价说: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

神宗之昏惑,合赧亥桓灵为一人者也。安石之奸邪,合莽操懿温为一人者也。求之前古奸臣,未有其比。”

不过这一世,赵子称那么快就恢复了大宋,大宋官方意识形态对于“短暂几乎亡国”惨祸的解读,也就没那么苦大仇深了,很多问题的定性也可以宽松一些。

赵子称当然也要抓住这个机会,亲自定调子,不能再跟原本历史上的赵构那样,把一切锅推给新党。

而这次借着“部分承认王安石、蔡京的一小部分举措有可能是对的,不能因人废事”,把数学考试继承到正式的科举里面,也算是定调子的一部分了。

将来推而广之,也能为大宋更多变法埋下口子。

王安石是王安石,蔡京是蔡京,中间哲宗时的章惇是章惇,不能扩大打击面。

经过赵子称这番操作,数学最后被毫争议地加入到了科举必考内容里面。

大伙儿的抵制,最后集中在了射和御。

但因为有孔门君子六艺的论据摆在那儿,大家也不好直接反对。很多不甘心的士大夫发现天子其实是倾向于单加一个“射”而排除“御”,于是就扯皮说“既然要周全六艺,要么射、御都加入,要么就都不加入”,试图玩捆绑战术来阻挠通过。

在有钱的士大夫阶层来看,这两门都加入显然是比只加一门射,对有产者更有利的。毕竟练射需要的钱会少得多,练御则要很多钱,能排除穷人的竞争。

好在赵子称也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授意几个心腹文官上书辩论,表示“当年孔子说的‘御’是驾车而非骑马。而春秋战国时还有车战,如今战车早已作古,换成了骑兵战。所以考‘御’的社会基础和军事基础已经不存在了,不能和射相提并论”。

骑马不能算御,驾马车才算御。

这个学理论据找得不错,反对派终于不好正面反驳了,只好再换个方向进攻。

随后,又有一些老成持重的朝臣觉得:在明明只是文举的科目里,也加入武举才考的射箭,虽然不能说“有辱斯文”,但却也对上了年纪的老年考生不公平。

因为读书是不怕年纪大一些学问下降的,但骑马射箭属于体育,要看体力。

读书人年过四十就会有明显的体力下降,若是加入了射箭考试作为门槛,以后四十岁以上的考生或许还有点希望,但五六十岁的肯定考不过了,那不是绝了天下尚未中举老头儿们的活路么?!

而对于这个问题,赵子称倒是非常强硬,他直接就用赵桓当挡箭牌强行推行,完全不解释。

因为他要的就是尽量削弱宋朝的冗官冗费问题,之前宋朝每年取士授官的规模太大了,哪怕赵子称之前借口“半壁江山沦亡”趁机裁撤了一半的进士录取名额,但他还是觉得不够。

这次加入射箭、可以把久试不中的老头儿提前劝退,也没什么不好。

都特么一把年纪了,不是读书的料还年年复读,有意思么?

而且他早就看清楚了,现在这个时代,久试不中的老头里面,是不可能出刘邦的——刘邦当年当混子当到47岁,那是因为秦朝没科举,有真本事的人只能靠混社会,最多当小吏当到个亭长。

有了科举之后,屡试不第还能闹点大事的,黄巢洪秀全之流,哪有老头?别说屡试不第了,就算是基层编制内起家,李自成之流,也都一样,没有老头的。

时代的土壤已经不会产生刘邦了。考不过试又没武力值的老头,对宋朝的社会已经毫无威胁了,还是让他们早点认清社会现实换条赛道,别做无用功浪费生命了。

当然赵子称觉得,未来可以一棒槌再给个甜枣,多给点梯度待遇。

宋朝之前的科举,跟后来明清相比,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举人”并非终生制的,举人只是一个参加进士考试的门槛资格,而且有年限,本身还不附带做官候补的资格。

所以未来可以给举人们一个排队的资格,还可以让等不及的举人们优先补吏。

而射箭考试可以只在会试里再加强监督,之前乡试和地方考试可以作为选考项目,只是用来让考生们知道自己的水平,不作为筛选淘汰人的硬性指标。

如此一来,要当进士必须会射箭,但如果只考到举人,就不用会射箭,也算是给老头儿读书人们留一个出路,让他们尽快认清现实的同时还有一条疏导通道。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华娱之摄影系大导 让你当德鲁伊,你加入魔门? 秘诡世界:我靠谎言成神 共生面板,我在修仙界种田长生 练气千年,方知是封神! 人在斗破,预支成帝 没人比我更懂重生 刚出人皇幡,我就成了旧日之主 西游:从金兜山开始修炼 谍战:红色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