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想到叔叔竟然没来,高兴之余,也忍不住思考二叔的行为逻辑。
逻辑。
王信是这么说的吧?
想到以前在大观园,大家帮他做算术题,许多奇奇怪怪的题目,不知不觉,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大家都长大了呀,以前园子里的姐妹们也各奔东西。
林妹妹回了林府,表妹回了金陵,史湘云回了史府,自家也搬走了,迎春嫁了人.
想到迎春,薛宝钗又想到探春。
听说因为王信的事,姨父大动肝火,两家的婚事都没有了下文,也没个说法,想着想着,薛宝钗猛然想起来.最初的时候。
母亲同意把自己说亲给王信,差点就要挑明。
薛宝钗叹了口气。
透过纱窗落寞的看向外面,探春从小要强,恨不得自己是个男儿身,立志要去闯一番事业,可惜身为女儿家,闯一番事业又是多么艰难。
外头的不理解,里头的不服气。
还有家里的不满。
“咦。”外面的镖头惊讶了一声,看到灵丘县多了许多士兵,严格盘查道路,虽然没有阻碍交通,但是这个架势一看就知道有大事。
镖师和拳师变得紧张,“要不要先退回去?”
“去问问。”
镖头摇了摇头,终究要过去的,想着大同军的改变,决定先试一试。
普通百姓不受盘查。
只带着包袱,或者行礼的旅人也不受盘查。
唯独商队才会接受盘查。
薛宝钗一行人虽然没有带着货物,但是车马众多,还有许多镖师和拳师,因此也在盘查之列。
“干什么的?”
军士翻看车上的行礼,然后掀开马车的帘子。
轮到薛宝钗的马车。
被人挡住,解释道:“里面是女眷。”
军士愣了愣,有些犹豫。
如今的时节,哪家还会让女眷在外头奔波,倒是少见的很。
“咱们是薛家的人,受王帅邀请前来,这是节度府的文书。”管事捧着文书给旁边的武官,那哨官得知后连忙赶过来,认得几个字,看到节度府印记便放行。
原本就可以过关,但是有一辆马车没有检查。
接下来一路顺利,临近大同,才听到消息,大同军接管了各处要道,以及与周家发生争执,还有余知府衙门的不和等,已经到了势同水火的地步。
“王帅该不会要反吧!”
镖头惊慌了起来,大同军要是造反,他们进来的容易,出去可就难了,兵荒马乱之下,拳脚功夫也怕刀枪啊。
“大小姐。”
二房大揽总杜松来到马车窗户下,轻声道:“咱们要不要先回去。”
东家不来。
并不是放弃大同的生意。
相反,大同的生意已经成为二房的核心生意,越是如此,东家越是不愿意只依靠王信一个人,否则王信要求越来越多,对商号的利益影响也越来越大。
薛宝钗变得犹豫,思来想去,想到大观园。
“继续。”
薛宝钗下定决心。
她更新王信。
王信他一定有他的主意,自己都看得清楚各处经不起折腾,她不信王信会乱来。
既然如此,那自己现在越帮他,岂不等于雪中送炭。
王信还是重情义的。
印象中的那个影子,薛宝钗如此判断。
不久。
薛宝钗他们到了大同。
薛蝌不爽的来到王信面前,直言道:“我父亲没来。”
王信点了点头。
没想到薛宝钗竟然来了,比薛岩还要坚定。
不过薛岩的前车之鉴,王信不会把希望只交给一家。
“薛蝌,你把你们家商号上的事管起来吧。”王信笑着问道:“做个选择吧。”
薛蝌沉思。
王信虽然信任薛蝌,但也怕他多想,又说道:“继续留在帅府做事,或者去把商号的事情管起来,目前而言,我更需要你去把商号管起来。”
自己改变不了薛岩,却可以改变他儿子。
子承父业。
薛蝌出面的话,有了自己的支持,薛家二房商号很多人都会转变态度,毕竟生意的源头在关外。
“不用如此,我告诉杜松,一切听节度府的即可。”薛蝌没打算离开节度府,早已不是原来的半大小子,已经有了他的想法和追求,“杜松知道他该怎么做。”
“好吧。”
王信不再多言。
薛宝钗亲自来了,王信也亲自去迎接。
在府里换洗后。
换了一身衣裳的薛宝钗香气扑鼻,二九的样年华,只见其发挽作光润的堕马髻,插一支素银嵌珠梅簪。
“宝钗姑娘。”
王信客气道。
态度很明确,给予薛宝钗地位的认可,是举足轻重、值得信赖的盟友。
薛宝钗穿一件蜜合色细葛布夹袄,外罩一件玫瑰紫素绒二色金灰鼠皮比肩褂,下衬葱绿盘金彩绣绫裙子,望去温雅大方。
眉黛天成,不描自翠。
聪明如她如何不知王信态度里的意味,脸庞丰润似玉盘,不禁露出笑容,澄澈若秋水。
“信叔叔。”
“薛家大房与二房上下近五千名伙计,一定全力以赴支持节度府,无论是钱还是粮食,又或者其他事情。”年轻的薛宝钗轻笑道。
说出的话却令王信非常爽。
很久没有这么爽了。
如果自己身边都是这种盟友,哪里还有这么多烦心事。
“薛唐粮行要改成薛唐粮菜行。”王信也不直接告诉薛宝钗自己的目的,让她能更好的配合自己,“大同四州七县,大房和二房承包四十家粮菜行,给其余商行留十五家。”
大同所有的肉和粮食都会被统筹起来。
平价出售。
但是每个人需要凭粮票与肉票购买。
所有人都会限量,无论什么身份,包括节度府也要凭粮票肉票购买。
同时督查队监督五十五家粮票行有没有监守自盗,有没有不按规矩办事,以及检查有人私囤粮食等。
薛宝钗睁大了眼睛。
王信冷笑道:“就等你们了,确定了粮菜行事宜,节帅府立马会出台灾疾四等。”
“灾疾四等?”
“从最小的灾害到最严重的灾害,如今的灾害就是最严重的,所有粮食需要统一保管,每人每天限量,按时发放粮票肉票。”
薛唐粮行的粮票,薛宝钗如何不知,那么肉票也不难懂。
只是
成立薛唐粮行的目的,原来如此吗?
薛宝钗不可思议的看向王信,薛唐粮行成立快三年了,那时候王信就已经在准备了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