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薛宝钗抵达
督查队的大部分人手来自于孩童军。
虽然只有一年多的时间,许多后生的嘴上还有软软的刚露头的胡须显得稚嫩,不过这些孩子没有对周家的畏惧,只有满脸的复仇模样。
周家说他们军队是饭桶。
周家数次得罪节帅。
节帅不生气,他们无法不生气。
一个个军队里的老兵,每次在他们面前气愤的表现,还有人半懂不懂的说什么主辱臣死,节帅被羞辱了,他们是节帅的人,死也要为节帅洗清羞辱。
当然了。
继续问下去,老兵们就说不上来了,然后恼羞成怒开始动手。
几名半大小子也不太懂,但是他们知道。
节帅对他们好。
节帅和他们一样瘦。
老兵们说节帅以前可威风了,多少人家的小姐想嫁给节帅。
他们看仇人似的看向周世明。
“周圭呢!”
“让他出来。”
一个个愤怒吼道。
管家被他们的样子吓坏了,门外面的丫鬟小厮们也大气不敢喘,端着的茶盘不敢进去。
“请问诸位找他有什么事,或者节度府有什么话要对周家说呢。”周世明拄着拐杖坐在主位,既然来者不善,周世明礼数周到,然后一脸平静,“我是周家的主人,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找我。”
老爷的气度,管家佩服。
想到老爷背后的关系,管家上前道:“几位差爷不如先坐下说话。”然后又对外头吼道:“茶呢。”
丫鬟们赶紧进来上茶。
颤抖的小手举着杯子,见几名后生不坐,她们也不知道把茶水放到什么地方,又被管家恶狠狠的盯着,最后求助似的看向客人。
几名半大小子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
“请坐吧,老夫与王帅多年的情谊,无论节度府有什么吩咐,周家能办到的一定办,办不到的尽力办就是了。”周世明和蔼的说道。
几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原本想借着差事报复一番,可经过几轮应付下来,反倒是他们不知如何是好了。
当然不能坐。
回去得被骂成什么,领头的年轻人严肃道:“节度府有命,我们奉命来传达,三日后,周家辰时前必须抵达节度府,如不到者后果自负。”
周世明没有意外。
以他对王信的了解,王信不是乱来的性子,儿子虽然办事急躁,但是看法没错,只不过方法欠妥。
但也不至于不对。
王信的确不是讲关系能通融的人。
周家对王信的帮助不可谓不多,王信能在大同站稳脚跟,周家是出了大力的,包括联络其余几家成立聚众昌,王信得了多大的利啊。
结果对周家依然很决然,周家讨不到半点多余好处。
既要双方满意,也不能让对方认为周家是软柿子,对待历任知府如此,对待以前的冯庸也是如此。
“是指明了老夫去,还是说周家能当家的人即可?”周世明有了底气,便问的越发详细。
最后几人离开。
“妈的。”一个后生不爽的回头看了眼,骂道:“真憋屈。”
“走吧,去下一家。”
领头的年轻人有些懊恼,但是又想起了师傅的话,做事要沉稳,不要急躁,更要清晰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在州府的经历,年轻人虽然懊恼,可也不禁反思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还是师傅说得对。
自己做事太急躁了,没有仔细思考周家的应对,全凭自己的想象就认为周家会畏惧求饶,想到师傅骂自己愣头青,自己还不服气。
第一次带队,结果不光自己,连队员们各个灰头丧气,年轻人暗自警告自己,下次一定不能这样了。
“徐宁,下一家是谁?”
“李家。”
年轻人平静了下来。
城里的街道上有许多灾民,灾民四处乞讨甚至偷盗。
街道上时不时的有稽查队巡逻。
以前是军士,但王信不同意长期如此,很快让稽查队接手。
城里其实有官差。
但是官差在老百姓们面前如豺狼。
大同城里原来在街头乞讨,连老百姓都看得出,明显是被人贩子采生折割的孩子,在官差们面前哪怕天天出现,也没有官差会问一句。
更甚至有孩子向官差开口,等到的不是解救,而是重新回到人贩子手里,面对惨无人道的处罚。
所以大周的百姓们从来不指望官差,因为官差不但不会解决他们的问题,接触官差只会给他们带来新的,而且更无可躲避的麻烦。
经过军队的一波清洗,把三教九流的歹人抓空。
杀的杀,判的判。
然后轮上新的稽查队,治安的比例远远比以往提高,但是大同城内灾民无数,人口的增加,总体小偷小摸的行为数量却多了许多。
从京师到大同主要两条路。
一条经过宣府,一条经过紫荆关。
从宣府走的道路位于边镇,从紫荆关走的道路则是京师出涿州,到京畿保定府,然后从紫荆关进入大同,途径大同境内灵丘县。
九边军镇。
京畿有蓟州镇、宣府镇、真保镇,以及昌平镇。
太上皇当皇帝的时候,最先对京城的节度使下手,拿回京营权力,然后是京畿各镇,所以京畿各镇开国时期的节度使,如今所剩不多。
离京畿越远的地方,开国时期留下的节度使越多。
如长安节度使,云南节度使等等。
而京畿势力目前最大几位节度使,其中就有范围包括真定府与保定府的真保镇内的平安州节度使。
军费拖欠。
各镇总兵的属性决定了他们会向朝廷求援,指望着朝廷,而各镇里的节度使的属性,注定了他们更多会向王信类似,对自己手下人负责。
宣府这条原本重兵把守的道路,反而成为了最不安全的道路。
至于保定府境内。
虽然也不太平,但是多在平安州境内。
因此薛宝钗与二房的大揽总杜松,在一帮请的镖师护送下,走得紫荆关进入大同。
队伍里不光有十几名镖师,还有几名自家商号的拳师。
薛宝钗乘坐马车,还有一名婆子与一名丫鬟跟着。
除了镖头与拳师骑马,其余几名掌柜也都乘坐马车,两三人共乘一辆,加上携带的口粮行李等,一路上大家小心翼翼,一直到出了紫荆关。
“前方是大同,到了大同的地界算是落了心。”镖头笑道。
队伍里只能有一个头,镖师们也只能有一个镖头。
镖头不光要熟悉路线,更要多沿途的势力有些交情,每家镖行都会有他更熟悉的商道,轻易不会过线,除非强势开道,或者打通关节。
从京城到大同的商道,参与的镖行最多。
因为大同境内的贼寇最少。
一路听了不少大同的话,马车里的薛宝钗嘴角露出笑容,小时候父亲常说因人成事,之所以对大同的事情如此上心,薛宝钗认为只要是王信就不用怀疑。
对这个前些年大观园接触过的男子,自己亲自接触过,薛宝钗不怀疑自己的眼光。
经商是生意。
但也是做人,看人下菜的。
只要王信在,那么投资的越多,薛宝钗就有信心赚的更多,否则哪怕生意机会再多,也不能轻易的涉足,很容易血本无归。
二叔以前也是如此,为何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