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院这边设立电话的研究项目已经十好几年了。
其实电话的技术并不算难,只不过为了通话效果,其中涉及到了一些材料问题,才让项目拖这么久。
当然,在这十几年中,相关研究所并非毫无成果——至少是突破了几项材料技术。
此时听朱雄英询问,刘宽回想了下相关情况,便道:“回陛下,不出意外,这两年应该就能研制可投入实用的有线电话了。”
“好!”朱雄英听了高兴,“那老师便让相关研究人员多多努力,一旦有了成果,朕必不吝赏赐!”
“是。”
离开皇宫后,刘宽回到了天工院,处理了几份公文后,却是端着茶杯发起呆来。
他在想一件事。
来大明三十多年了,他一直勤勤恳恳的工作,如今眼看着都要六十岁了。
虽然说,在后世男子工作到六十五岁才退休,但他觉得在大明,自己没必要拖到那时候。
或许别的官员会贪恋权位,在高位上一直待到干不动或者皇帝暗示退休,才想着退休。
可刘宽的地位、财富与如今的官位关系并不算大——即便没了天工院院正、军机大臣、工部尚书的官位官衔,他也还是宁国公,是洪武大帝的女婿、文隆皇帝的妹夫、永乐皇帝的老师。
另外,如今天工院摊子虽然铺得很大,但在他主持二三十年的情况下,各种规章制度早就相当完善了,也培养了不少人才。
他可以肯定,就算没有他,大明天工院及以其为核心的科技、工业体系也能顺利发展下去。
至于朝廷上,他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见识与能力,真未必比得上大明过去二三十年培养出的大臣们,顶多是比这些人见识多些而已。
‘或许,真是时候退休养老了。’
‘只是,该怎么让朱雄英相信我是真的想退休养老呢?’
‘又怎么让他放人?’
刘宽喝着茶,慢慢琢磨起来。
···
···
一转眼,到了永乐九年(1414年)三月。
刘宽拿着一封写好的奏章,满脸喜色的来到奉先殿外。
待宦官通禀后,他进入殿内,行礼道:“参见陛下!”
“平身。”朱雄英打量着刘宽,笑道:“看老师满脸喜色,又主动来见,莫非是有什么喜事?”
刘宽:“陛下,臣确有喜事禀报——有线电话研究成功了!”
朱雄英听了激动地站起来,问:“可是真的?”
“臣怎敢欺骗陛下。”说着,递出手里的奏章,“这是电话研究所大使所写的奏章,另外,电话实验准备都做好了,陛下随时可以视察。”
朱雄英先拿了奏章,快速阅览了一遍。
这种研究人员的奏章有那么点“技术论文”的味道,当然,并不多,主要还是以叙述研究的不易及请功为主。
看完,朱雄英便道:“既然实验准备都做好了,那就让他们实验,朕要亲自试一试这电话的通话效果!”
朱雄英虽然见识过刘宽的手机,也看过很多影视、视频中后世人用手机、电话的场景,可对大明第一部电话的使用依旧充满期待。
在朱雄英下令后,相关官吏、研究人员立马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