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真假太极宗师
既然接手了凤阳府的行政权,那么就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马寻拿著凤阳府送来的黄册,一时间也有些感慨,这还真的是大明初建。
黄册,也就是这个年代的户口本。以户为单位,每户详列乡贯、姓名等等。
《鱼鳞图册》,那就是以田块为单元编制,逐级上报到户部,户部则以各地匯总上报之图,管理全国土地徵收田赋。
甚至是里甲制度,此刻还没影。
这確实是相当大的程度上摸清了地权、清理了隱匿,这是地政管理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
不过想要推行起来非常难,朝廷也一直在为这件事情而努力。
朱棣悄默默的跑来了,“舅舅,在看什么呢?”
马寻问道,“怎么了?”
朱棣討好的倒了杯茶,嬉皮笑脸说道,“三哥一向本事比我大,他气度不凡、排场也大,不要说凤阳府的官吏了,就算是京官都怕他。”
这小子大概也是反应过来了,知道有些差事是吃力不討好的。
所以有理有据的在推荐著朱稠,这可不是因为兄弟两个不和睦。
马寻哪里看不出来朱棣的小心思,“你记好了,你二哥和三哥都有大用。你以后自然是要镇守北平,只是你不该只是你皇兄的大將军,有些事情必须你担著!”
朱棣有些底气不足了,“二哥是诸王之长,父皇也极为看重三哥,怎么就必须是我了?”
“你二哥是诸王之长不假,那就意味著很多事情他不能做。你三哥没有谋略,除了打仗一窍不通。”马寻半真半假的在著朱棣,“难不成你指望老五,他有那本事吗?”
这么一想,少年人激动起来了,我果然是最特殊的那一个!
只是刚振奋,朱棣小心翼翼的问道,“我岳父是魏国公,我真能领兵?”
马寻放下黄册,语重心长的说道,“老四,你自小就张扬好胜,这不是坏事。这社稷以后自然是你皇兄的,只是也是你朱家的。”
朱棣有些不確定了,还是小心的问道,“我近来没事也翻翻史书,藩王领兵不好吧?
唐也好、宋也罢,岂有宗室藩王领兵的?”
唐朝的皇子动不动兼个『节度使”,只不过是遥领。甚至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也不会就藩。
宋朝更別说了,宗室诸王基本上没有实权,加封节度使、大都督之类的官职,大多数也都没有实权。
马寻无奈解释,“你们这些藩王,和汉初的藩王不一样。你们没实际兵权,更没行政权、治权,你有什么可担心的?朝廷有军事行动,你们领诸將出征就好。”
作为歷史上第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朱棣还真的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自身能力出眾是真的,也確实有极大的侥倖。
堂堂燕王,最初也只有八百人。面对著『大侄子』,一度只能装傻装疯,起初哪敢有半点多余的心思呢。
说到底就是好听一点的是燕王,有著燕王三卫。但是难听一点的来说,燕王三卫都不一定全听他的。
说著马寻递出一个名册,“太仓府张氏,本该闔家十九口迁至凤阳。看看,如今凤阳没有这人一家。”
朱棣连忙接过名册,顿时恼火了,“这,他们根本不把父皇旨意放在眼里!”
这是演都不演了,皇帝將这些人全家迁到了凤阳落户。结果这些人一转眼全都跑了,
十九口一个不留。
马寻看向朱棣,“这不是个例,你也该知道还有军户逃散吧?”
朱棣连连点头,现在的卫所制处在巔峰状態。可是出於种种原因,也会出现一些人逃逸。
马寻不客气的说道,“这些富户以往也都隨行惯了,心中也没个敬畏。老四,这事情要是你,你准备如何去做?”
朱棣仔细想了想才说道,“肯定是要抓几个典型,虽说凤阳有不少人逃回去,可是好互有个掩饰。这张家的人演都不演了,根本就没將朝廷律令放在眼里。”
看到马寻点头,朱棣更为振奋,“要我说,抄家就是!男的全都充军、发配边塞,女的没官。”
马寻看了一眼朱棣,看的朱老四心里发毛。
马寻隨即说道,“起草一封公文,让蒋等人將张氏一族全都缉拿。既然是要立典型,就要將这案子审明白。不要让他们有机会叫冤,也该让其他人心中有个敬畏!”
朱棣连忙拿过毛笔开始奋笔疾书,这些事情就是他喜欢的。
马寻继续说道,“这事情不能只查张氏一家,他们既然无所顾忌的回去,必然有所依仗。这些事情倒不是民不举官不究,而是必然有人帮他们遮掩。”
朱棣立刻就有些嫉恶如仇了,“舅舅,您不说我也明白!要我说,这人还是有本事,
得是打通了凤阳的官吏,以及太仓的官吏!”
马寻也是这么想的,毕竟这不是单方面就可以做好的事情。
这么几年一直有人不闻不问,张氏一家可以继续在太仓安逸的生活,那可不就是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