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分兵
宛城。
“依照原先的约定,我等三人各作一路,张公领兵出方城,往叶县,以张声势,使得河南之眾无法救援阳;冯车骑出武关,进取关中,使关西之兵不得东顾;而我则领兵北上,过鲁阳,过临汝,过伊闕,直扑阳。”魏聪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张奐和冯鯤的脸:“不知二位以为如何?”
面对魏聪的询问,张奐偏过头去,没有说话,显然是应允了,而应奉却摇了摇头:“魏侯你这方略不好,我等既然起兵,就应该直取阳,为何分兵?平白弱了自家声势?说到底,这次的事情要么大胜,要么就全完。如果你攻阳那路败了,即便东西两路都胜了又有何用?到时候竇武只要一纸詔书下来,冯车骑魔下就算有十万之眾,又有何用?”
“应先生!眼下阳空虚,三河五校之兵多半在冯车骑和张公魔下,竇武若要调兵,要么从豫州兗州,要么从关中,幽并之兵仓促之间是来不及南下的。若不分兵攻之,彼必定出兵来援阳,
击我之侧背。且眼下你有六万,我有兵两万五千,张公有兵一万九千,合计有十万之眾,若是只走一路,一来粮秣转运麻烦,二来宛洛之间有山峦相隔,朝廷必派兵守隘口,若是遇隘口攻之不下,
便会拖延时日。而分走三路,朝廷必分兵守之,首尾不得相顾,岂不是容易取胜得多?”
冯鯤还要爭辩,却听张奐道:“应先生,今日之事本就是魏侯一手促成,我等附於驥尾便是,
就不必爭了!”
“这一一”应奉回头看了冯一眼,只见其双目微闭,一副闭目养神的样子,心知自己这老友和张奐的態度一样,根本就不想沾上进兵阳这等事。心中不由得焦虑起来,正所谓同行是冤家,
別看他和魏聪之前各种矛盾,可要论起对汉帝国现状的看法,可能他和魏聪才是知己,早在冯受命出京征討武陵蛮的时候,应奉就私下里劝说冯藉机领兵回师清洗宦官,解放党人,建立不世功勋了。这两人都想要用外镇武力为后盾,入主中枢,清洗政敌,按照自己的意愿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如果说一定要说两人有什么不同的话,魏聪对帝国的未来更加悲观一些,他不认为在阳搞自上而下的改革有什么希望,毕竟几百年来的各个利益集团盘根错节,要想做点什么实在是太难了。
不如直接以岭南中心另起炉灶,建立一个囊括珠三角、红河三角、湄公河三角洲的新大汉,从歷史的角度看,无论是对魏聪本人还是中华民族都更有意义。至於阳方面,丟一个代理人在那边,不求其做成什么事,只求不让別人做成什么事就行了。
应奉当然不知道魏聪心中的真实打算,在他看来,魏聪让张奐和冯鯤分別去河南和关中,自己直取阳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想要乘机控制天子,夺取最大的胜利果实。至於魏聪先前表示张奐和冯为三公封侯,自己只要一个司隶校尉或者执金吾就满足了,应奉根本一个字都不信。司隶校尉和执金吾虽然都是要职,但和三公肯定没法比,魏聪在带兵上洛这件事上这么积极,难道就是为了別人做嫁衣?鬼信呀!
“要不这样吧!”魏聪也猜出了应奉的心思:“要不冯车骑不要走武关入关中,就隨我走鲁阳,过临汝,然后走新城,取宜阳,进逼新安,从西面包围洛阳,截断关中之兵出援道路,如何?”
“也好!”应奉这次回答的很爽快,在他看来,魏聪这一次给冯的行军路线就有利多了,无需走武关去关中,而是朝著洛阳西侧而去,先切断关中一一阳最近的函谷关路线,然后再向东进攻阳。只要冯动作够快,完全可以在魏聪之前打进阳,控制朝堂。
“不必这么麻烦了!”冯站起身来:“就依照魏侯先前说的,我走武关,去关中!”
“啊?”应奉惊愣的看著冯,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明日发兵,就这么说定了!”似乎是害怕有人反悔,冯就这么走出帐外,张奐也站起身,
尾隨出去。只留下魏聪和应奉两人面面相袁田虽然费了不少时间在地图上,但登上前往洛阳的道路之后,立刻就发现地图上是一回事,实际道路又是一回事。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作为魏聪军中罕见的北方人(袁田是陈国袁氏),袁田在魏聪军抵达宛城的当天就带领大约两千步骑的前锋出发了。相比起张奐走的方城路,魏聪选择的三鸦路是古时宛洛之间最近的一条道路,也是最险峻的一条路。三鸦路从今天南阳市城区向北循白河支流口子河(今南召县鸭河)谷北行,逾越伏牛山分水岭,再循濮河河谷达今鲁山县城,然后往北行经过梁县、住城、阳人聚、过伊闕关至阳。沿途多为山地,崎嶇不平,是古时的“奇兵之径”。
隨著道路向北,天气变得寒冷,四周也愈发沉寂。
官道也由一条足够四辆马车並行的宽阔大路变成仅能让一辆牛车前行的小路,道路两侧都是崎嶇隆起的山脉,不时可以看到路旁山顶上连绵不绝的岩垒石寨。这些岩垒多半是战国时期所建,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更遥远的春秋、西周时期。春秋时楚国灭亡了申、邓,控制南阳盆地之后,就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工事,以抵御来自北方中原诸国的进攻;战国时更是將这些工事连接起来,以抵御西面秦国的进攻。
在离开宛城两天后,道路两旁的农田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山岩和茂密的树林,路上更是行人罕至。山势也愈发陡哨,再过一天,已经完全成了山脉,虽然还只是十月,已经可以看到山顶上赤裸裸的岩石和积雪。当北风吹起,路旁的树木枝叶上可以看到晶莹的寒霜。
“前面是哪里?”袁田指著远处隆起的山脉问道。
“伏牛山!”嚮导答道:“沿著河谷走,走八十里就到鲁山了!”
“伏牛山!”袁田吐出一口长气,如果让他担任敌军的指挥官,那有两个地方他会投入最多的兵力防御,一处是伊闕关,而另一处就是鲁山了。伊闕关是因为距离阳只有一步之遥,而鲁阳关则是从南阳盆地进入洛阳盆地的最后一处关口,这里是鸭河和沙河的分水岭,一旦落入魏军之手,
就再也无法阻止魏军进入洛阳盆地了。
“传令下去,加快行军速度,天黑之前一定要在皇后峪宿营!”
皇后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