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挺喜欢这里的,如果当初没有留在哈城,他原本计划就是来这里看看。
也许到时候会是另一番故事。
“我呢.到目前为止可能太顺了吧,心气还没消,初心也没改,最早说了带大家先富共富、延续乌托邦精神大不了赔了再敲醒自己,但这不是没赔么就还能再坚持几年。”
“所以这次我想优化薪资结构,在常规薪资大幅度上调的基础上,再引入额外的考核制度,包括文化再进修、职业技能等。”
“并非每个人都能拿到,也需要一些时间去提升自己,但最终会将a级以下所有员工的理论到手薪资,上调至少.”
吴越报出了一个数字:“200%”
翟达沉吟了片刻,他对越达普通员工的薪资还是有概念的:
“这意味着哪怕公司里最普通的扫地阿姨,一个月也能拿到4000块,相当于哈城中层公务员的水平,而普通力工则能拿到六千块以上,达到了一线城市中坚白领的薪资水平,还有本就超额的奖金。”
吴越咧了咧嘴角:“怎么?他们不值得么?”
翟达也咧开了嘴角:“值不值得?谁说的算?”
“我们说的算。”
“那很帅了,兄弟。”
归根结底,这套方法的底层逻辑,并非是“人值多少钱”或“忠诚值多少钱”。
而是“公司挣多少钱”。
挣得多,就同步增加员工收入,尤其是基层员工的收入,大家一起享受企业发展的红利。
而不是维持一个饿不死、跑不掉,能活着但追求不到个人幸福的水平。
有人说,个人幸福是个人的事情,最多最多也是社会的事情,关企业什么鸟事?关老板什么鸟事?
但也有人说,企业是社会的一份子,老板也是社会的一份子。
数十年来,发展的力量渗透到了方方面面,那么名为发展的果实,也应该落入千家万户。
取决你要做什么样的人,又愿意为了理念付出多少。
曾经那个院落里被分到果实的少年,渐渐也成长到了能决定他人幸福的程度了。
其实翟达和吴越一直是这么做的,只是每当事业,或者说那笔金额上升到新的一个阶层时。
都是一次对初心的考验,也是对人性的考验。
也许两人自己都没意识到,除了理想化,还有一样东西支撑着他们每次都做出相同的决定。
那就是“自信”。
这是越达餐饮第二次薪酬改制,也是进一步对乌托邦精神的实践。
是所有员工的新篇章。
高额的薪资、多重的考核,也会推动员工持续提升自我,这种提升不单体现在劳动强度、劳动时间上,也会引导大家去突破能力边界、素质边界。
比如倡导大家去考证、学习、使用电脑等。
说不定未来还会要求不允许收取彩礼
吴越缓缓道:“如果这次尝试可行,公司依旧能稳下来,甚至更进一步激发效率,咱们再看下一步.”
“二十多岁,赔了就赔了,就当给梦想买单。”
翟达笑了笑:“我的研究院未来也打算这么来着只是目前要勒紧点过,不过这可不是给梦想买单。”
“那是什么?”
“给理念投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