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东厂劫人
刑部大牢并非外人以为的水牢,也非诏狱那般暗无天日,常年晒不到太阳,大小百十间牢房与府县并无区别,唯栅栏皆铁铸,守卒俱精、守备森严而矣。
自昨日午时起,大牢便增添守卫,刑部各司主事但事涉此案的俱在大牢办公。如直隶清吏司主事、提牢厅主事等都是彻夜未眠。
另有督捕司主事率人前往大兴缉拿妖人王三诏。这督捕司在民间又称“六扇门”,内中皆是多年刑狱缉捕老手。
除刑部本衙人手,又有内外锦衣卫驻守,这也是首辅叶向高之意,王曰乾禁宫放铳案牵出妖人作法谋反案,案情重大,二案并为一案,有司必着力看押,万不能有失。
自钦犯王曰乾解来刑部后,便相继由刑部、大理寺官员审讯多次,至昨日晚间亥时,另一钦犯孔学被拿捕解过来后,在天牢审讯的官员便又增多了。
都察院那边也派来了两名御史前来,其中一人是前年以查缉假官假印案而名动京师的左光斗,另一个则是四川道监察御史宋本庆。
让御史来听案是叶向高的安排,对此,主持刑部事务的侍郎杨东明并无异议。
吴阁老说的是年初和方从哲一起被增补为阁臣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吴道南。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杨东明道:“郑妃身边小人甚多,朝堂小人亦不乏其数,恐掀起流言飞语动摇陛下,甚至黑白不分,颠倒是非。”
因为众所周知,刘一璟是东林党人。
“他们敢!”
杨东明道:“你季晦兄出仕三十年,什么风浪没见过。”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这是他二人职责所在,所记案情相关也须立即呈报东厂,再递御前,称为“打事件”。
吴道南以东阁大学士身份掌礼部,是谓堂官,正是刘一璟的上司,但非东林党人。
到目前为止,王曰乾处所得口供六次皆为一样,而孔学则反复改口,一时称自己是被王曰乾诬陷,一时又称自己不知情,硬是不承认事涉谋反案。
此即小臣和重臣区别。
刘一璟知杨东明所言是实,真确定是谋反大案,莫说孔学死路一条,族诛都是难免。
刘一璟见状,自是知道没有好消息,他叹了一声道:“启昧兄,我早就说过,郑妃身边的人都不是好东西,便是郑妃本份,也架不住身边的人蛊惑。所以咱们早该撵福王出京,彻底绝了他们心思。可叶阁老偏信陛下的,始终拖着。咱们好心,可人家却不安好心,哼,竟是想谋反篡位了,真是该死!”
现对钦犯王曰乾的提审达到六次,而对孔学的提审则达到了九次,每轮参与审问的官员都不尽同,审问方式也各不相同。
刘是礼部的人,办案却是刑部的事,便是其它衙门想要插手,也大理寺和都察院可参与,礼部的人却跑来插一脚,自是让人古怪。
想到这些年因郑妃和福王的事闹的朝野纷纷,上下不安,刘一璟心头怒火更是腾腾,发泄不出便对准了老友,不无好气道:“你们刑部也太是无能了些。”
刘一璟点了点头,喝了一口茶,微叹一声:“这朝堂,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跨进杨东明的值房后,刘一璟便骂了起来:“那孔学端的是贼人,性奸狡猾,只道死不开口便拿他没办法,哼,倒是打的好算盘。照我看,这等贼骨头,还是动刑的好,不动刑其便不知厉害。”
王之寀插了一句:“倒也不能全怪叶阁老,去年正逢无锡书院出事,叶阁老为救师生才不得不与陛下妥协一二,但终是定下归期了。”
杨东明见此间也没有外人,便点头道:“季晦兄没有说错,现在回想,叶阁老也确是有失…福王就藩之事关系甚大,怎么就被陛下三言两语哄住呢?他也不想想,咱们这位陛下何时守过信?”
“只要拿了那妖人王三诏,孔学不开口也得开口。”杨东明说话间,王之寀上前为二人倒了茶。
王之寀也劝了劝党内元老,他道:“刘大人莫激动,事情总有解决的法子。那妖人藏的再深,这般天罗地网下去,他又躲到哪去,躲得几时。落网终究就是这几日的功夫。届时,两案一审,还怕那孔学不供么。”
“动不得刑,难道就这么耗着?”
刘一璟自牢中出来后,又遇到御史左光斗。
只孔学不肯如实招来,此案便无法坐实。有人提议动刑,却被刑部侍郎杨东明否决,认为若动刑则口供真伪易为人攻击。
对此,参与审问的官员皆认为王曰乾所供为实,孔学则是刁蛮狡猾,不肯如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