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海路运银
这事性质上跟先斩后奏没什么区别。
然而,南京兵部尚书王永光对此事的态度十分有趣,与侍郎崔志佳道:“此是好事。”
崔侍郎到溧阳拿劳务费时,把这句对魏公公说了。
“怎的是好事了?”魏公公有些不解。
崔侍郎哈哈一笑,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魏公公不喜欢崔老子这种打禅迷似的说话方式,于是好生讨教。
崔侍郎有教无类,将那尚书大人的奥义说出。
扣除给皇帝老子的七十万两,落在公公手里的至少也得有五六十万两,这笔钱用于特区的军政建设和扩军肯定是够的。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至于魏国公徐弘基嘛,公公相信他会明白太监专政铁拳厉害的。
神机营李副将他们表现也不错,在没办法再回南都的情形下,他们各施手段,竟从城中神机营又拉出了几百人。说是往后在魏公公手下干了,人手多点好办事。
伸手不打送礼人,公公相信王尚书会念自己好的。
其中,又有约四十余万两是地契和房契,还有一些产业。
最后,公公咬牙决定四六分成。
此趟往南都出差的具体盈利已经出来了。
唯一倒霉的也就是守备勋臣魏国公徐弘基了,他弄的不好就会被南京兵部和内守备厅架空。
要知道,神机营这帮军官转投了魏公公,便意味着仅在神机营中就有相当部分的“保守”势力被连根拔起。
内守备刘朝用那边,也不会反对。
没办法,南都驻军和勋贵之间盘根错节两百余年,早就利益共同体了,岂是一个南京本兵的“流官”能用一两任功夫整顿出来的。
原因除了和王永光一样外,更有利益好处。
由皇家海军负责运输,也借此机会把南北海路再熟悉熟悉。
毕竟,魏太监答应放人,没说不放。
这么大一笔巨款,肯定就不能走陆路了,得走水路。
说句难听的,这位本兵甚至巴不得魏公公把三大营那帮吃喝兵血的全打包带走呢。
魏公公笑容满面的亲自送崔侍郎出厅,除了该付劳务费外,又多包了五千两,却是请崔侍郎替他转送王尚书的。
这个消息传回南都后,有些勋臣无所谓,有些则好像知道肯定有这么一出,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有的则是气的跺脚大骂,可除了骂骂出出气,他们也只能默认。
换言之,保守势力就是腐败势力。
北京兵部和内阁会以谁的话为准,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便当往京师内库递解不少于七十万两的巨款。
七十余万两就是七万多斤,折合就是四十吨左右。
如果王永光能为自己说话,那这事的性质肯定会变的很可人。
他四,皇爷六。
南都三大营本就不堪腐朽,历任守备文臣不是没想过整顿,可因事涉守备勋臣,且关系南都各家勋贵私利,因而便是下死力整顿,最后也是流于表面。
只有腐败势力被扫掉了,守备文臣才有可能真正插手营务,整顿驻军,如此,也能真正对南都驻军形成影响力,掌握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