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中立
魏公公感慨之余,对这位敢敲他竹杠的崔老子佩服不矣。
却不知,他老人家如果好好看看人崔老子的履历,就知道人家为什么有这底气和胆量了。
崔老子可是了不得的人物,其是隆庆年间的进士,原在户部任主事、郎中,又出为济南知府,后做过陕西堵粮参政、于万历三十二年任右副都御史,这是都察院的二号人物,仅次于总宪。
一般人做官做到这种程度,有这么多历练,那么即便不入阁,也当为六部重臣。
可是,崔老子既没升总宪,也没能入阁,更没调六部任堂官,反而叫发到南京兵部来做冷板凳的侍郎。
原因便在于,崔老子叫人告了。
万历三十五年,御史弹劾崔志佳“结交内侍”。
一见到崔志佳,王永光便拉住他道:“平远兄来的正好,我正要叫人寻你呢。”虽是对方上官,但王永光知崔志佳过往,因而从不以上官居之。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魏公公本就不会在城中胡来,听了这三条自是心下大喜,忙应了下来。
可就算知道,刘公公也不能说什么,魏良臣是太监,他老人家难道就不是太监么。
王永光和内守备刘朝用此刻正焦头烂额着,不知如何应对这棘手事,二人商量了半天也没个结果,因为魏国公那边死不松口。
……….
收钱办事。
眼下这局面,刘公公就是不站魏良臣也得站,可是魏国公那边僵着,叫他能做什么,总不能他刘公公自个掏腰包吧。
而且不为人知的是,崔侍郎和王顺还是换贴的兄弟,其子崔呈秀但见到王顺,便要呼“大爷”的。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城内一夜之间冒出这么多公揭来,背后不是这小子搞鬼,刘公公就枉活这辈子了。
刘朝用沉吟片刻,微微点头。
崔志佳这人,刘公公也是知道的,知道他和宫中瓜葛不浅,因而也想听听他的意见。
他要促使魏国公他们赶紧付钱,便要设法让魏太监进城才行,而这事就得着落在南京本兵和内守备太监身上。
有这么两位秉笔太监做后台,试问,崔侍郎又如何会怕了魏公公。
“刘公公以为呢?”王永光将皮球踢给刘朝用。
且此时此刻,唯这二位超然事外,才能更好的约束双方。
出力的两位内侍便是提督印绥、尚宝、直殿三监的司礼秉笔太监钱忠,此人是嘉靖年大珰陈洪的干儿。
那便是和太监打交道,远比和那些官员打交道要爽快,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没那么多揣摩。
………
崔侍郎必须要提醒这二位,他们一个是南都内守备,一个是南京兵部尚书,代表的是皇帝和朝廷,可不是代表南都这些勋臣们,因而必须保持“中立”,万不能陷入其中。
你魏太监搞这些事情来,不就是为此么。
内侍结交外官,外官结交内侍,都是十分忌讳的事。不被人告发捅到明面上还好,一旦上了台面,那就百口莫辩,当事人除了请辞以洗嫌疑,另无它途。
南京兵部侍郎又是个冷板凳,没什么油水,眼看着自己年底就要致仕回乡,侍郎大人心里能不急?
“我刚才去正阳门看了,小魏公公可是嚷着天诛奸小呢,若不放他入城,岂不说二位也是奸小了么?便说二位不是奸小,这般拒他入城,恐怕也当二位和魏国公是一伙的了……”
崔志佳头疼了,官肯定是没法再做了,可他真不愿意就这么灰溜溜的滚回老家。
儿子有个秉笔大珰做“大爷”,试问,崔侍郎又如何会怕人对他的儿子报复。
所谓富贵险中求嘛,
因而,须得打点一二,以求个庶吉士出身才稳妥。这事不同于贿考,只是个名次高低,可操作空间太大,且没什么风险。
一家弱,还死犟着,拉着他刘公公一起,这事就真不好弄了,
贪多易出事。
要知道魏良臣手下的兵马这么能打,刘公公绝不会通风报信,两家打个两败俱伤,才最合他内守备利益。
崔志佳回城之后便去找了上官、南京兵部尚书王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