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图佐夫现在有些想打盹,一旁的一些主战的將领都有些著急了。
米罗拉多维奇这一次是没能阻拦近卫军的撤退,也是因为对方队列严整,没有很好的配合不能得手。
更何况拿破崙的老近卫战斗力在那里摆著,如果冒然进攻的话,等到后续的法军到来,必然陷入混战,反而对俄军是不利的。
米罗拉多维奇也是苏沃洛夫的弟子,但是他不像是巴格拉季昂那样一直受苏沃洛夫的青睞。
要说起来得了真传的,大概还是长期在大元帅麾下的亲王,可惜他伤重不治。
虽然索洛维约夫这个师弟本领很好,但是多少是靠自己领悟,加上有些模仿的成分在里面,苏沃洛夫也来不及教导他,甚至打仗的风格也比较奇怪,虽然战略上主动性很强,可是一到了战场,碰到了强力对手就开始蹲坑.
而米罗拉多维奇,他的师承就比较古怪了,毕竟他不是很好学。
且为人性格乐观开朗,哪怕是年过四十仍然相貌英俊,从情竇初开的小姑娘到风韵犹存的贵妇都喜欢这號將军,而且还是单身,且颇有家资。
连女皇当初都看中他,差点给召入宫中当了侍从。
若比起相貌来,可能也就比斯特罗加诺夫差一些,仍是英武的军人。
但他没当侍从,倒是跑到了柯尼斯堡去听大学课程。
可是从他稀烂的法语和德语水平来看,大概也没学到什么东西。
甚至朗热隆对他讲话的方式,也一直吐槽不已。
这位將军在苏沃洛夫身上,大概也只学到了乐观的性格和战场上的坚韧。
甚至有时候会比较依赖参谋军官,作为良將是不错,但是当主帅总觉得差一些意思。
在接到库图佐夫停止进攻,转而等待后续法军通过再重新加入行动的命令以后,他一开始也是疑惑的。
“真要这么干么?”
“总司令亲自把这命令交给我的,不信阁下可以看看签字和印章。”
信使这么说了,米罗拉多维奇也確信无疑,毕竟是总司令的女婿亲自来送信。
但是他现在放跑了拿破崙,以后有没有机会去追击他也是个问题。
甚至他真希望自己这里的参谋班子能可靠一些,只是他不太擅长这个。
现在他想要追击,可不想把打败拿破崙的功劳送给维根斯坦那个只会闷头衝锋的“傻缺”,以及奇恰科夫这个海军上岸的“外行”。
还有个师弟在侧翼呢,虽然米罗拉多维奇跟索洛维约夫私交也不错,可是没有巴格拉季昂那样亲密。
这小子在瑞典和巴尔干出尽了风头,两次用偏师打出来了夸张的战果,他虽然没有抢功的心思,但是要干拿破崙,这个诱惑对於他的手下来说。
就是他自己,现在也很著急,毕竟这是个诱惑呢。
但后面还有法军的大队人马,总之也是功劳一件,收了他的大队是不错的。
於是他这边就展开了行动,盯上了后续赶路的敌人。
最先进入他的视线的,又是欧仁的第4军。
现在这些人在行军当中,也都披著各种抢来的衣服和布料用来御寒,可以看出来最近的气温骤降对他们打击很大。
而且走成这样稀稀拉拉的,就是有十万人在这里,怕是骑兵也要衝上去给他们打垮了。
而且库图佐夫要求俄军不要和严阵以待的法国人硬拼,要儘量保持自己的力量,也难怪有一些部队拖在后面,此时距离克拉斯內这一带还很远。
法国人的那一边,现在的情况就很糟糕,殿后的部队只有一种糟糕的情况,就是他们能够拿到的补给更少,甚至达武的第1军从斯摩棱斯克出发的时候,已经带走了所有能吃的东西。
对於最后变成殿后的內伊来说,这就是个灾难性的后果。
当然了,拿破崙在前面跑了,现在后面的这些法国人呢?
米罗拉多维奇还是申请要进攻,因此他也下了决心。
而欧仁此时率领的部队,完全没有战斗的意思,除了义大利卫队和高级军官换了一茬的13师,现在部队的行军秩序,那也只是为了逃命而已。
於是普拉托夫在看到这种情况以后,就派出副官来向米罗拉多维奇请战。
他同意了,於是哥萨克骑兵对著法军发起了进攻。
和在维亚济马的时候一样,第4军现在见到了俄军骑兵衝过来,又一次的散掉了。
反而是义大利人,他们这个时候的战斗意志竟然还在,甚至能够排列成方阵,在路边抵抗衝过来的哥萨克。
因此也能够看到非常明显的分流,就像是以后的法国国庆日阅兵一般,俄国骑兵对著这些方阵从两侧绕开,专门捡那些薄弱点来打击。
欧仁的士兵溃散的也越来越快,在博罗季诺的时候还是他们拼命挡住了普拉托夫的侧击,现在却是这样不堪一击,很多士兵也只顾自己逃命。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战斗也不大可能,於是欧仁决定撤出战斗,只是他这样的撤退,也跟溃败没什么区別。
此前拿破崙给欧仁下达的命令,要他率领第4军去保护侧翼,结果被哥萨克冲了一波,导致损失大部分火炮,现在的恶果也很明显了。
俄国骑兵看不到大炮,也就对著这些车辆和逃散的人员追击,一时间从斯摩棱斯克这边的道路上,逃散的法军士兵到处都是。
虽然放过了拿破崙,但是这一场战斗的战果也不小,第4军几乎所有的輜重都落在了追击的俄军手中。
看到这里,欧仁已经有些绝望了,毕竟军队没有战心已经是撤退中的法军一个共识,所有人都只是为了逃命罢了。
对他来说的话,他倒是还不怕被俘,在俄国毕竟有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姨妈,而且自己本身是贵族,又是和欧洲王室联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