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乐德成转身离开乐德英,踏着溶溶的荷塘月色,边吟诵《大学》,边回到饭厅。
没想到乐德成刚念完,张少飞却饶有兴趣地说:“愚兄刚才听贤弟吟诵《大学》,我好像…..”
“好像什么?是不是没听明白?”乐德成稍为停缓了一下,接着又说,“这也难怪,小时,爷爷教我时,我也是听得似懂非懂。”他说到这里,望着张少飞,“待小弟为你解读如何?”
张少飞淡淡一笑,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
乐德成拿起茶几上那杯散发着清香的热茶,呷了一口,润了一下喉咙,一本正经地说开了——
在开头中的‘明明德"一句中,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
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
……
张少飞在静心地听着。其实,他在六岁那年,他爷爷就教他《礼记》、《诸子百家》和唐诗宋词、元曲等,他早已烂熟于心。出于礼貌,张少飞专心地听着。
最后,乐德成点评似地说:“第一句话,翻过来就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民众,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张少飞听到这里,忍不住双手击节,兴奋说道:“贤弟阐述得太好了!”
乐德成看着张少飞的表情,心想:这可是治国平天下的大文章啊!他相信,张少飞能得懂,能理解《大学》,毕竟他做过朝廷的大官。
乐德成注视着张少飞,说:待小弟再念几句,你听听是什么意思。”
“嗯。”张少飞又点了点头。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乐德成随意地诵读了一句。
张少飞情不自禁地拍案叫好:“书中写得太好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在讲修行呀!”
乐德成听张少飞如此一说,有点愕然地问:“二哥,你没听错吧?我给你念的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不是释迦牟尼佛讲述的佛经修行呀?!”
张少飞说:“佛经、儒学都有其共通之处,就拿‘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句来说,‘明明德"就是佛经中的‘明心见性"。怎么明明德呢?书中说的方法很正确,首先要做到‘止",知止而后有定。止的功夫修到家之后才会有定,定下来之后才能够真正静,静之后能安、能思虑、能思维,经过思维才能打开智慧之门,才能够明明德,也就是明心见性。”
乐德成惊奇地看着张少飞,像不认识他似的。
这回,似乎轮到张少飞怕他不明白了。
张少飞侃侃而谈,语出惊人:“戒、定、慧“是佛经中的精髓。戒,好比密密麻麻的树林,有了它的阻隔,外面的风就吹不进来;定,就像人有了这个保护层,人心恰似森林中幽静的深潭,时时处在水面波浪不起、水底沉渣不泛的安静状态,这就称为定;在定的状态下,水质清澈通透,水中之物一览无余,水面平静如镜,不论天上风云变幻,空中飞鸟低掠,还是地面风吹草动,都瞒不过定的慧眼,这就是由定所生出的慧。这种慧,不是聪明,不是知识,而是人最根本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