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公元之巅,我站在历史之上 > 第七章 父与子

第七章 父与子

未央宫,三个醒目的大字,显得庄严肃穆。正值夏日,烈日高悬,阳光透过层层宫墙,洒在青砖地面上,泛起微微的热浪。宫殿外,翠绿的松柏林立,蝉鸣声此起彼伏,仿佛在为这片古老的建筑增添一份生机。

走进殿内,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厚重的气息,仿佛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大殿内,金色的龙柱高耸入云,雕刻精美的龙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彰显着帝王的威严。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令人心神宁静。大殿中央,宽大的龙椅上铺着厚厚的锦缎,座椅旁摆放着一张精致的书案,上面堆满了奏折。每一份奏折的纸张都泛着微黄,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无数个不眠之夜。

殿外,凉风徐徐,吹动着殿内的纱帘,带来一丝清凉。远处的宫女和太监们忙碌地穿梭在各个宫殿之间,脚步声轻盈而有序,仿佛生怕打扰了这片宁静的天地。

这位皇帝名叫刘徇,他年纪约在三十上下,面容却依然保持着一份年轻的硬朗。他的眉毛如同刀削般锋利,浓密而有力,仿佛每一根眉毛都蕴藏着无尽的威严与智慧。眉头时常微微蹙起,显示出他深思熟虑的性格和对国家大事的忧虑。

他的眼睛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深邃如夜空,仿佛能看透人心。眼神中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和冷静,似乎任何风浪都无法动摇他的内心。眼角微微上挑,透露出几分隐忍和沧桑,仿佛他经历了无数次风雨,却从未在众人面前露出一丝疲惫。从幼年巫蛊之祸,从民家疾苦到帝王之家,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从亲政霍光到西羌来降,每一步都走在历史之上。

刘徇的鼻梁高挺,鼻翼略宽,显得格外英气逼人。鼻尖微微泛红,似乎是长期操劳的结果。鼻孔微张,仿佛随时准备吸纳天地间的精气,显示出他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他的嘴唇薄而紧抿,唇线清晰分明,显得极为坚毅。唇角微微向下,似乎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仿佛他心中隐藏着无数未曾言说的秘密和忧虑。每当他开口说话,声音低沉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敬畏。

刘徇的虽然头发乌黑浓密,但却可见明显的银丝,却丝毫不减他的风采。他的发型简单而整齐,显示出他不拘小节的性格。头顶佩戴着一顶金丝镶嵌的玉冠,玉冠上雕刻着精美的龙纹,象征着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他的身材高大魁梧,肩宽背挺,显得格外健壮有力。即便穿着宽大的龙袍,也无法掩盖他那强健的体魄。龙袍上绣着金丝银线的龙纹和祥云,显示出无比的华贵与威严。他腰间系着一条玉带,玉带上挂着一块温润如水的白玉佩,玉佩上刻着“仁德”二字,显示出他对仁政的追求。

刘徇的整体气质沉稳而内敛,仿佛一座巍峨的高山,给人以无尽的安全感和依靠。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从容不迫,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王者之气。尽管他经历了无数次风雨,内心却依然保持着一份坚定和冷静,仿佛没有什么能够动摇他的信念。

店前站着几个个人,一言不发得等候他批完奏折。

“诸位爱卿,你们怎么看?”他雄厚的声音响彻在大殿之上。

台下几位,面面相觑,竟不知道谁先开口。

太子太傅萧望之:“臣以为,现匈奴大乱,五单于争力,此乃出兵的绝佳时机。正是一次荡平匈奴的好时机。”

太子少傅周堪:“陛下,臣以为此时不宜轻举妄动。匈奴自相残杀,正是我们隔岸观火之时。如若出兵,怕他们会此时联合起来,几路夹击我军,起步得不偿失?”

汉宣帝刘徇问道:“太子,你怎么看?”

太子刘奭:“父皇,儿臣觉得周少傅说得有道理。我们可以等待一段时间,看匈奴是否会继续内乱,若他们真的元气大伤,到时候再出兵也不迟。”

太傅薛望之:“太子殿下,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啊!我大汉朝前所未有的机会啊!如果现在不行动,等他们缓过劲来,我们恐怕错失良机。”

乐陵侯史高一言不发,看着朝堂上的讨论。

太子刘奭:“大军开进,百姓又要遭殃,后方辎重粮草等等。如今我朝刚刚安稳,又起兵事....”

“好了,好了,你不要再说了。今天的事就到此吧。”汉宣帝刘徇挥了挥手,打断了太子的话。

“微臣告退!”

“微臣告退!”

“微臣告退!”

“儿臣告退!”

几位退出未央宫,“奭儿,你留一下。一会儿一起用膳。”刘徇打断了太子的话。刘奭知道,刚才的表现并没有让父亲满意,此刻的心里正在盘算着些什么。

用膳时分,气氛显得格外沉重。金碧辉煌的宫殿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一片祥和的光景,但桌边的父子二人却各怀心事。汉宣帝刘循低头沉思,手中握着一根银筷,轻轻敲打着桌面,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对面的太子刘奭则显得有些不安,他深知今日的谈话可能会触及父亲的底线,但他觉得自己必须说些什么。

“父皇,”刘奭终于鼓起勇气开口,声音虽轻却带着坚定,“儿臣近日观察朝廷动向,发现父皇重用法吏,有人应妄议您,就被处死,儿臣实在心有不安。况且,我大汉朝崇尚独尊儒术。”

刘徇的眉头微微一皱,但他并未立即回应,只是继续用筷子夹了一块鱼肉,细细品味。

刘奭见状,继续说道:“父皇,儿臣认为,治理国家应以仁爱为本,刑罚固然必要,但过度使用恐怕会引起百姓的恐慌和不满。儒家的德政主张仁爱、宽容,或许可以缓和当前的局势。”

刘徇终于放下筷子,目光冰冷地看向刘奭。他的脸色顿时变得严肃,声音低沉而有力:“奭儿,你可知我大汉朝,应自有汉朝的制度,王道与霸道兼而用之,才能维持国家的稳定。若仅依靠儒家的德政,岂不是重蹈周朝的覆辙?”

刘奭感受到父亲的怒意,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父皇,周朝虽以德政为主,但也并非全无成效。儒生们虽有些迂腐,但其中不乏贤能之士。若能适当重用,或许能为国家带来新的气象。”

刘询冷哼一声,语气愈发严厉:“那些俗儒只会厚古薄今,连‘名’与‘实’之间的区别都分不清,如何能洞察世事变化?你以为他们能治理国家?你太天真了。”

刘奭感到一阵无力,但他深知这是他唯一的机会:“父皇,儿臣并非完全否定法家的作用,只是希望能在刑罚之外,多一些仁政,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关怀。”

刘询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他依然不满:“奭儿,你要记住,治理国家不是儿戏。王道与霸道必须并用,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你若一味主张仁爱,恐怕会导致国家动乱。”

说完这番话,刘询长叹一声,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乱我家者,太子也!”他的话语中透出一丝无奈和忧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隐患。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求生:在迷雾建造庇护所 网游之破晓烟火黎明 玄幻:我的子民都是沙雕玩家 网游:我杀死的野怪都成了召唤兽 在游戏中捡的老婆竟是女魔头 界神从荒野求生开始 海贼:青龙加肉球,从神之谷开始 辐射:拾荒者重建文明 诺亚之光 废土拾荒小菜鸟誓要在安全区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