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能接入认证失败,启动紧急信息披露协议……】
一行冰冷的文字,在记录仪表面一块小小的屏幕上亮起。紧接着,一段段残缺的、带着强烈干扰雪屏的影像和声音,开始播放出来:
影像中,是同一个观测大厅,但却是一片混乱。警报声刺耳,无数研究员疯狂地在控制台前操作着。
一个苍老而绝望的声音响起:“……失败了!‘世界树’无法完成对地球核心的‘覆盖’,能量反噬正在发生,‘枯萎’已经不可逆转!”
画面一转,切换到了竖井的视角,那些巨大的能量根须正在剧烈地颤抖、崩坏,逸散出恐怖的诡能风暴。
另一个冷静但同样充满疲惫的声音响起:“……‘……计划’全面失败,融合体出现大规模排斥反应……它们无法成为合格的‘种子’。”
“启动‘方舟’最终协议,封存基地,进入超长时休眠,投放最后一批‘生态循环者’,维持地表基础生态环境,为‘归来’保留最后的火种!”
“可是博士,没有了‘世界树’的引导,‘归来’的坐标将会丢失,我们……可能回不来了。”
“这是唯一的办法……”那个被称为博士的声音,带着无尽的怅然和一丝疯狂,“相信‘祂’……相信我们的‘神’……当新的‘坐标’出现时,‘祂’会指引我们……唤醒我们……”
画面中,控制室以这个博士为首的研究员们,迅速向着“世界树”的核心方向撤离,似乎他们所说的“方舟”就在那个位置。
然而这些人却低估了诡能风暴的恐怖,在他们还没来得及接近世界树时,所有人都被卷进了诡能风暴中。
影像到这里,戛然而止。
看到这,沈歌对这个地下研究基地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与猜测。
这个世界的“重启”,并非真正的复苏,至少从这个数据核心中的情况来看,怪人组织失败了,并且死在了他们研究的“世界树”手上。
而所谓的“世界树”,其实就是一个企图取代地球核心的巨大能量体,但它失败了。
而那个信息缺失的“……计划”,是怪人组织试图创造出能适应末日环境的“新人类”,又或者是给世界树提供能量的“电池”,这个才是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的关键。
正因为“电池”没有达到他们预计的效果,“世界树”无法完成持续功能,才导致诡能风暴的暴走。
不过具体的情况因为掌握的信息太少,沈歌也不能完全的推断,但他现在可以肯定的是,这群人没能启动最后的“方舟”!
他们都死了。
这意味着,沈歌或许能通过这艘“方舟”离开这座岛屿,甚至离开这个世界,回到“现实”!
沈歌从控制室的通道去到下层,来到巨大的竖井边缘,目光投向那深不见底的黑暗。
没有红雾战甲,他只能依靠最原始的方法下去。
沈歌割断几根从控制台上剥离的、足够坚韧的合金缆线,将一端牢牢固定在观测大厅的金属支架上,另一端则径直抛入深井。做完这一切,他双手抓住冰冷的缆线缓缓下降。
越是下降,周围那些如同树根般盘结的能量结构就越是粗大,表面流淌的光芒也越发明亮,好在这些“树根”似乎并没有主动攻击的意识,只是机械地维持着运转。
沈歌开启“诡眼”,在微弱的诡能视觉下,整个竖井的结构一览无余。他能清晰地看到那些能量根须的薄弱点和能量流动的间隙,这让他得以在复杂的结构中,精准地找到落脚点和安全的下降路线。
下降了约莫数百米之后,他终于抵达了竖井的底部。
这里是一个比上方观测大厅还要庞大数倍的环形空间,更像是一个……地底停泊港。
空间的中央,被无数能量根须如同藤蔓般层层包裹的,是一艘静静悬浮着的、充满了科幻美学的……飞船!
它通体呈现出一种暗哑的黑色,材质非金非石,表面布满了流畅而充满力量感的线条。
船体两侧延伸出如同折迭利刃般的机翼,舰首尖锐,虽然被尘埃和干涸的生物组织覆盖,但依旧无法掩盖其曾经的峥嵘。
只不过这艘“方舟”的规模远比他想象的要小,全长不过百米左右,更像是一艘大型的星际战舰,远不及沈歌那艘迷失在碎片世界的方舟。
沈歌绕着飞船的基座走了一圈,他抬手触摸冰冷的金属外壳,感受其材质与工艺,观察着船体与周围能量根须的连接方式。
初步勘察没有发现明显的主舱门或舷梯,整艘船浑然一体,仿佛一块被打磨过的巨大黑曜石,所有的接缝都严丝合缝。
船体刻着“零号”的标识,用的还是“中文”。
沈歌开始贴近船体,用手拂去厚厚的尘埃,仔细寻找任何可能的入口或外部控制面板。
凭借过去捣毁无数怪人组织实验基地的经验,他知道这种级别的造物,必然会留下紧急维修或外部介入的端口。
果然,在船体下方一处相对隐蔽的位置,他找到了一个被几条粗大的能量根须半覆盖的紧急维修舱门。
舱门旁有一个内嵌式的控制面板,但早已完全暗淡,表面覆盖着一层千年时光留下的钙化与腐蚀物。
沈歌尝试清理掉上面的腐蚀物,寻找手动开启的装置,却一无所获,系统似乎已经彻底断电。确定无法通过常规手段打开后,沈歌退后两步,重新审视整个舱门结构。
他的目光最终锁定在舱门正中一个略微凸起的、有别于周围平滑表面的结构上。
根据他对怪人组织技术风格的了解,那极有可能是能量锁的核心所在,也是整个结构最坚固却又最关键的节点。
沈歌判断常规的蛮力无法摧毁这扇门,反而可能触发未知的防御机制。(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