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一行人脱掉厚重的防护服,重新回到地面指挥中心时,大屏幕上显示011号yf-177发动机的测试前检查已进入最后收尾阶段,各个分系统的绿色“ok”标识不断亮起。
现场指挥员谢福寿洪亮的声音通过广播系统响起:
“报告总指挥、马主任,011号yf-177发动机各子系统检查完毕,状态正常!近场人员撤离完毕!试车台具备点火条件!”
马昱山看向李仁平。
后者的目光扫过所有关键参数屏幕,最后停留在发动机监控的主画面上:
“按预定方案,执行测试程序。”
……
与此同时,数千公里之外的文昌航天发射场。
101发射塔架下,长征五号c遥一运载火箭的发射流程也已进入倒计时负30分钟。
“各号注意,我是0号,打开塔架回转平台!”
0号指挥员的口令通过发射场广播系统清晰传遍各个岗位。
巨大的钢铁结构发出沉闷而有力的机械运转声,原本环抱着火箭箭体的多层回转工作平台开始逐次缓缓向外侧旋转、分离。
如同一朵由钢铁构成的瓣。
粗壮威武的箭体逐渐显露出来,在探照灯的强光照射下,箭体周围弥漫着缕缕白色的低温雾气,更增添了几分肃穆与力量感。
高分辨率摄像机将这一幕清晰地传回发射控制中心的大屏幕。
控制大厅内气氛高度紧张,却又秩序井然。
各系统指挥员的口令声、状态报告声此起彼伏。
胡守智站在载荷控制台后,眉头微锁,目光紧紧盯着屏幕上专门显示xs-1空间核反应堆状态的数据区。
“载荷的状态如何?还有,火箭本身有没有受到影响的迹象?”
这已经是他今天晚上的第四次询问了。
好在负责载荷监控的工程师这会儿也没什么其它任务,耐心地回应:
“胡总,xs-1反应堆堆芯确认处于深度次临界状态,所有自检参数正常,辐射水平维持在极低本底值。火箭箭体及上面级各辐射传感器读数无异常,未监测到任何由xs-1引起的辐射剂量升高。”
常浩南这会儿正坐在胡守智旁边的椅子上,将后者的紧张看在眼里。
他微微侧身,故作轻松地开口:
“老胡,xs-1的外层屏蔽结构是经过严格设计和地面验证的,燃料装载量、屏蔽层厚度与材料的选择,我和彭院士反复计算过多次。在非启动状态下,它对箭体的辐射影响微乎其微,不必过于担心。”
他抬手指了指大屏幕上正在进行的发射流程,“现在,把火箭安全送上去,是航天发射团队的主场。”
实际上,常浩南本来想在发射前去塔架附近转一转来着。
但如此“危险”的行为,自然又被彭觉先和警卫员给拦了下来。
其实他也曾以“技术人员应当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为由向上面打过申请,希望能取消对自己的限制。
只不过上级给出的批复却是——
【经过讨论认为,常浩南同志提出的申请理由确有道理,但仍不能予以批准。】
看得人满脑子问号。
总之不管怎么样,常浩南还是只能出现在这个远离发射区域、可以保证绝对安全的位置。
坐在另一张椅子上的彭觉先也点头附和:“常总说得对。对我们核反应堆团队来说,真正的考验是在它发射升空之后……眼下,还是把舞台交给我们航天系统的战友吧。”
胡守智深吸一口气,也意识到自己确实有些“关心则乱”。
为了平复心绪,他主动转移话题:
“对了,常总,彭总,下午刚收到空间天气中心的最新分析报告,监测数据显示太阳活动有加速迹象,初步判断本次太阳风暴的爆发时间可能会比之前预测的提前1到2天,不过仍在我们的任务窗口冗余范围内,不影响原来的启动计划。”
常浩南闻言,目光立刻投向大屏幕旁巨大的电子时钟和日期显示牌。
他心算了一下,果断道:“如果太阳风暴高峰期提前,这对xs-1的启动反而是个利好……或许我们可以调整计划,在xs-1进行轨道转移的过程中,就择机启动反应堆。利用更强烈的宇宙射线背景,堆芯达到额定功率的时间会大大缩短。”
彭觉先也在一旁表示赞同:“反应堆本体和负责轨道机动的推进系统是物理隔离、独立运行的,至少在理论上,反应堆在轨道上的位置和姿态都不会对启动流程产生任何影响。”
见到两位技术大佬意见一致,胡守智当即从善如流:“那我马上去和启动团队协调,调整一下xs-1在轨启动的时间表!”
他说完,转身快步走向控制中心后方的规划联络区。
常浩南和彭觉先也起身,准备移步到后方视野更开阔的观礼区域。
时间在紧张的宁静中飞速流逝。
10分钟……
5分钟……
1分钟……
发射窗口越来越近,大厅内回荡着各系统简洁有力的“正常”报告声。
0号指挥员的声音,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跳:
“……5,4,3,2,1……”
“点火!”
随着发射电钮被按下,长征五号c火箭底部爆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
橘黄色的烈焰洪流猛烈地喷射到导流槽中,激起翻腾的白色水汽巨浪。
近900吨的钢铁巨箭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仿佛挣脱了大地束缚的巨人,起初缓慢,继而坚定地向上攀升。
橘红色的尾焰在渐暗的夜空中划出一道无比壮丽的光轨,直刺苍穹。
就在这万众瞩目的升空时刻,一名年轻的技术人员快步从侧门进入观礼区,随后径直走到常浩南身边,俯身低语了几句,脸上带着兴奋。
常浩南平静地听着,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他微微侧头,对身旁正投来好奇目光的彭觉先解释道:
“老彭,抱龙峪那边刚传来的消息,yf-177发动机首次全状态长程热试车,一次点火成功,全程参数平稳,达到预期目标。”
彭觉先猛地转过头,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用力拍了一下座椅扶手:
“好!!”
“今天,双喜临门!!”
此刻,刚刚起飞不久的火箭恰好划过当空的一轮弯月。
而燃气喷射留下的白色尾迹则从正中横穿而过。
一如“会挽雕弓如满月”。
常浩南重新坐直身体,通过摄像头拍摄下来的画面看着眼前的一幕。
他知道,这簇跨越裂变与聚变、连接大地与星空的技术火种,终会在混沌与秩序的永恒博弈中,照亮人类文明的下一级阶梯。
而人类文明的能源之树上,也即将绽放出超越蒸汽与烈焰的新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