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是同僚,不劳烦您老人家给咱去府里讲课,那您给咱提点两句养生之道或者给个方子吧。
一时间,冠着某某御医名号的养生方子,简直被炒上了天。
而作为始作俑者的胡大老爷,看着市面上的各种风浪,无语的咂咂嘴,扭头回到后院继续乐呵去了。
反正他这人的初心非常简单。
就是想让自家小侄女不至于早早的当寡妇。
如今既然文章已经引起了朱元璋的重视,那后面的事儿就好办了。
胡大老爷很有自知之明。
他要做的,不过是打破那层知见障而已。
()
至于剩下的事儿?
呵呵,如果老朱认可了丹药有毒和养生之道,那还能剩下什么事儿?
真当这个时代的御医没点本事?
或许他们在历史上、学术上达不到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这些人的水平和地位。
可要说他们手里没点绝活,那就太小看他们了。
任何一门手艺,能传承下来,那多多少少除了机缘巧合之外,还是得有点内因在里面的。
说白了,连江湖厮杀都要绕着医生走,那当医生的又怎么可能没有传承传下?
所以啊,剩下的事儿,就让那帮子四平八稳的御医们去弄吧。
这些人,本就最擅长固本培元、温补之类的法子。
对于他们来说,一惊一乍要不得,最好就是慢慢来、稳稳来。
这不挺好嘛!
而且,胡大老爷也隐隐觉着,自己暂时还是不要太跳的好。
毕竟,越是跟朱元璋打交道的日子长久,越是觉着这人好奇心贼重。
十有八九这老小子看着那文章以后,就得弄一批锦衣卫出来盯着了。
这要是最后被老朱知道了,其实也没啥。
但终究不好解释啊。
毕竟,跟老朱关系还挺近的,你有话不直接说就算了。
结果你折子不上一个,反而跑到报社那儿弄个假名字写文章发出来。
这多少有些不地道吧?
也正因为知道一动不如一静,索性胡大老爷干脆躺在家里继续摆烂。
如今府上也有意思了。
小月儿初次掌家,多少还是闹出了点小笑话出来的。
不过,反正就是让她实操一下,有点经验而已。
些许瑕疵,无所谓!
府上的人,包括胡大老爷,都在静静等待着胡馨月和朱标的婚礼。
而另一边,大儒宋濂看着科举失利后,有些失落颓废的方孝孺,多少有些头疼。
自己这学生,本事实际上不差的。
但是,木讷、古板的性子,真就不善于应对那些要求机变的科考题啊。
可以说,本届科考碰上胡大老爷,方孝儒纯粹是无妄之灾。
但事情都已经过去了,还能怎样呢?
如今的情况是,宋濂已经没什么东西好教方孝儒的了。
毕竟方孝儒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