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占下城关,其实能收集到的粮食也很少,除非是打下防守更加稳固的大同,这里才有大量的粮食储存。
下人引著顺义王和忠顺夫人去別院,郑洛马上回到书房开始书写奏疏,同时找来大同知府和兵备道,让他们速度筹集十车粮食。
“大人,不是说让他们去密云领取朝廷賑济吗?”
大同兵备道迟疑著说道,“府库里,粮食也仅够咱们自己的嚼用,实在是难以调拨多余的。”
“不用说了,这事儿你速度办理,筹备好粮食就行。
至於亏空那些,本官自会稟明朝廷,从山西府库或者京城调拨补充。”
大同的情况,郑洛还是知道的。
就算送出去十车、二十车粮食,大同府撑上两个月还是没问题的。
没到冬季来临前,边镇就会开始大量储备粮食,以应对寒冬不好输运粮草的问题。
兵备道那里的是军粮,也是唯一可以快速调拨的粮食。
至於知府那边,主要就是让他也知道这个事儿,若是调用大同府库,那就是地方储备粮,更加麻烦。
“是,下官下去就马上安排。”
郑洛这么说了,兵备道也不好再说其他,当即只能答应下来。
“这是我昨晚和顺义王谈判的內容,你们先看看,我准备立即派人送到京城,那边应该也等急了。”
郑洛把他写的奏疏也给两人看过后,这才吩咐交给驛递,八百里加急送报京城。
而此时的魏广德,也確实在翘首以盼大同的奏报。
毕竟,这次事务是他做出的判断,也是他负责执行,能不能藉助天灾逼顺义王就范,很关键。
成功,大明就算把手伸进蒙古,可以开始有限的对其进行管理。
而失败的话,后果是什么,魏广德不敢確定,会不会在冬日里边镇爆发激战,这都是有可能的。
毕竟,不打是饿死,打了是战死,但有可能获得成功,从大明抢到粮食。
而兵部,在下发给大同文书后,也给包括山西镇在內的所有边镇发去紧急动员令,把大同镇的情况进行通报,让他们也秣兵歷马做最坏的准备。
歷史上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多,只不过大家都更加关注大同的结果,而史书也只会记录这些,对朝廷为此事发布的其他命令,往往避而不谈,所以后世人看史书,很多时候会感觉似乎古代王朝的运转都是呆板的,没有活力。
但实际上,每件大事的背后,朝廷相关衙门往往已经下发数份,十数份其他文书以策万全,根本就不是史书中记载的那一点。
而广东肇庆宽阔的大街上一座气派豪华的府邸,这里就是大明两广总督行辕所在地。
自嘉靖中后期沿海倭患严重,时任两广提督吴桂芳將总督署从广西梧州迁至肇庆,因当时广东惠州、潮州海寇猖獗。
自此后大明一朝,两广总督行辕就一直驻扎在此,清朝乾隆年间才又迁至广州。
此时庄严肃穆的大街上,一批驛马飞驰而来,让周围行人纷纷侧目。
带驛递到达衙署门前,驛差飞身下马,从背后取下竹筒,双手捧著就往总督行署小跑著走去。
他丟下的驛马,自有门前护卫牵引到一旁拴马桩上。
不多时,大明两广总督刘尧诲就收到京城来的加急旨意。
行署办公正堂,刘尧诲已经取出里面的文书,只是简单一瞥就眉头紧皱。
朝廷居然关注起壕镜事务,而且这次显然不同以往,是要重新確定香山县和壕镜的关係。
关键是,朝廷不止向他这里,还向在浙江的俞大猷下发旨意,让他派兵进驻壕镜。
刘尧诲字君纳,晚年自號凝斋,明湖广临武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先后授江西新喻县令,以治行高等调南京刑科给事中。
疏论御倭功罪,请撤提编法以解民困,揭发尚衣寺人冒滥等事,直言多忤权贵,罢官。
穆宗隆庆元年起,復为上海县同知,迁剑都御史,巡抚福建,復以御倭、平海寇功,进副都御史,调江西巡抚,万历八年升两广总督。
看到书案上还有魏广德的书信,刘尧诲拿起拆开仔细阅读。
好吧,他这才知道都是壕镜的卜加劳铸炮厂惹的祸。
倭人所用火炮,到底是不是那里铸造已经不重要,朝廷认为是,那就是一定是。
大明正在对倭国进行征剿,朝廷早有邸报发出,报復倭寇对东南沿海的袭扰,彻底剷除倭寇根源。
现在广东壕镜的夷人铸炮厂给倭人造炮,刘尧诲不由得浑身冷汗直冒。
朝廷真要较真,他也討不到好去。
还好,早些年在江西,和魏广德续下香火情,才有这份书信。
“来人,准备车马,我们马上去广州。”
香山县隶属广州府,刘尧诲要先去广州,了解清楚这个卜加劳铸炮厂的情况再说。
卜加劳铸炮厂,是澳门最早由葡人经营的製造厂。
葡萄牙人在澳门留居后,为了安全防卫,陆续在澳门各险要点建筑炮台,扩大对火炮一类武器的需求。
明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铸炮专家伯多禄·卜加劳在西望洋山麓竹仔室村尾选择地点开设铸炮厂,由其本人亲任经理。
铸炮厂所需铜材大半购自日本,铁矿,硫磺之类则从邻近澳门的地区就地取材。
生產的大炮分铁炮及铜炮两种,铁炮始自华工,铜炮创自葡人。
铜炮射程远而且耐用,英,法战爭时,英国名將克灵顿就曾使用该厂生產的铜炮在半岛战役中大显威力。
而在美国內战时期,也曾採购过该厂生產的火炮。
卜加劳的儿子在內港河边新街开办了万奴行,专门从事军火贸易。
因为卜加劳铸造的火炮威力惊人,火炮性能异常优异,其產品在东亚地区创下很大的声誉。
明末徐光启为应对辽东局势,就曾大量从这里採购火炮,並学会西洋火炮铸造之法,甚至连最初的炮手都是在这里进行培训。
这里,也曾经被葡萄牙人称为“世界上最好的铸炮工厂”。
而这次朝廷要出兵控制壕镜,无疑那些由葡萄牙人构筑的炮台就成为最大的障碍。
刘尧诲这个时候急急忙忙前往广州府,两件事儿都是魏广德书信里交代的。
第一,让所有在壕镜打工的明人立即撤离壕镜,第二就是开始对壕镜进行物资封锁,禁止粮食、药品等战略物资流入。
魏广德其实不担心水师的火炮打不过葡萄牙人,他们虽然厉害,但兵力不足,而且大明可能海陆同时进攻,让他们顾此失彼。
但这只是下策,最好还是让葡夷接受大明的命令。
为此,防止他们狗急跳墙,用明人做肉盾就是当务之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