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个月的打磨,俞师姐版的《当男人恋爱时》与孙羿最初放入公司剧本库的大纲版,已经是完全不同了。
骨架没有改变,但血肉更加丰满,许多细节处理得更细腻,人物动机也更合理流畅,可以说,是一部原滋原味的华夏爱情故事。
不光是剧本,还有拍摄前期的具体瞰景,俞师姐在孙羿不在国内的这两个月,都已经搞定了。
孙羿在她的工作室里看到了一副东北某小城的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图钉标记了许多符合剧本场景的拍摄地点,甚至还有实地的照片,已经计划的拍摄时间和季节。
可以说,整个剧组的前期筹备工作已经被她搞定了七七八八。
孙羿当时非常好奇,问俞师姐为什么选在了东北拍摄。
俞师姐的回答,非常到位。
她说:“最后选定东北那边,是我觉得,只有那片曾经辉煌的土地,才有剧本里需要的那种,苦寒中挣扎求生的坚韧与无奈,以及.那种属于中年落败男人的、混杂着钢厂铁锈和廉价啤酒的独特韵味京城太浮华,江南太婉约,都不对味。”
孙羿看着地图上熟悉的城市名,想象着这个故事在自己曾经成长的土地上展开,一种很玄妙的宿命感和真实感油然而生。
他不得不承认,俞师姐的眼光毒辣,这个选址,一下子就把故事的根扎深了。
剧本和瞰景都没问题了,剩下的就是演员。
除了孙羿跟刘艺菲定下的男女主,还有一位男主的父亲,算是比较重要的角色。
剧本没让孙羿改,这个父亲角色的人选,俞菲鸿理所当然的交给了孙羿。
后者也没客气,直接就点出了李雪健老师。
在他看来,男主的父亲在剧本中是一位沉默寡言,一辈子跟钢铁打交道,与儿子有着深深隔阂的老工人,完全符合那个年代,东北家庭的普遍状况。
听说是李雪健老师,俞师姐几乎是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下来,甚至提出,要主动跟孙羿一起登门邀请。
事情的进展也是出乎意料的顺利。李雪健老师在见到两人之后,热情接待,问明来意之后,仔细地阅读了剧本,对那个内心复杂、不善表达的老父亲形象产生了浓厚兴趣,没多考虑便欣然同意加盟。
至此,没到一个礼拜,《当男人恋爱时》的主要创作人员和核心演员基本尘埃落定,剧本打磨成熟,剧组也筹备完毕,取景地明确,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开机。
然而,这个“令”却不得不稍微延迟。
因为马上就是5月,孙羿差不多月中就要动身前往法国,以主竞赛单元评委的身份,参加第66届戛纳电影节。
这是早已定下的行程,关乎个人荣誉,更代表着华夏电影人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不容有失。
这样一看,他满打满算,也就能拍摄个十来天,然后就要离组,反而太过折腾。
俞导演大手一挥,直接给孙羿和刘艺菲放了个大长假,说等她们俩从戛纳回来,再参加拍摄,她呢,则带着剧组人员,先行一步,等这个五一黄金周的假期一过完,就先过去把剧组立起来,等他们。
就这样,《当男人恋爱时》告一段落,孙羿是从最初的不情不愿到被动的有点接受,最后直接主动参与,虽然中间有些不能细说的衣炮弹,但也算是彻底转变了心态。
该说不说,衣.还是很甜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