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军队的特殊性,还是军队的消耗,亦或者是军队战斗力的体现,都和陆军有着极大的不同。
而很多在陆地上面能够行使的战术和决策方针,放在海洋之上,基本上都是无能为力,甚至还有可能帮倒忙。
除此之外便是海军的物资消耗了,不管是士兵还是军队本身,亦或者是建造船只,都要远远大于正常陆军部队的消耗。
而且相关的训练材料损失极其严重,甚至可以说是代价颇大,已经不是少数人能够搞定的事情了。
海洋之上的战争,大多数都是面对面,拳拳相打的战争,实打实的硬实力战争。
在这种特殊的战争模式之下,一个帝国数十年的积累可能一朝毁于一旦,歼灭与被歼灭都好像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一样。
每一次大型的海上对决,就像是一次又一次的国运赌博,连鲁肃这种进入海军没多久的人,都在极短时间内感受到了这种战争模式的压迫感。
甚至这种压迫能达到什么程度呢?
陆战极其垃圾的江东步兵,在这种战斗模式之下,都能够爆发出120%的力量,死战不退,悍不畏死等等,完全没有逃跑的想法,也没有兵败如山倒的行为,有的只有坚持坚持不断的坚持。
曾经鲁肃还以为是周瑜的训练能力够强,把江东军队都能够训练成这种样子,那确实强的可怕。
直到查看了江东陆军上岸以后的战斗之后,鲁肃更能够认识到海军作战模式的不同以及特殊性。
在海洋上能够做到悍不畏死,死战不退的江东陆军,上岸之后,虽然表现出来了精锐的战斗力,但完全看不出精锐应有的战斗意志。
尤其是船上船下之间的表现差距,很难想象这是同一帮人。
所以有了这些认知和了解之后,鲁肃对于造船厂的修建,工人的入驻以及船只的建造,还是费了非常多的精力和时间,尽可能的使其趋向完美,以最高效率最高的速度,去生产最多的船只和军舰。
只有在极短时间内生产出足够强大的力量,才能够获得与贵霜帝国交战的主动权,或者说能够保障军队能够活下来的权利。
两个国家在这一方面投入的时间,相差实在是太远了,想要弥补两个国家之间的差距,只能加大这一方面的投入和产出,促使海军部队快速且高效的成长,尤其是船只方面更是如此。
不过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鲁肃发现了用于招兵的人员和人选,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很明显在大规模招收海军的情况下,就是所有人都能够认同这样的思想理念和作战方式。
完全不同的战争,没有赢过几场的战争,就算是将校都没有把握,更不用说身处于底层的士兵了,可以说很难让人感受到希望,有的只是不断倾听着声音,好像能够想起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一样。
“同时可以修建十艘船只,确实不错,照着现在这种努力做下去,不出十年,国家说不定能同时建造上百艘舰船,到时候你们舰队规模有多大,谁又会知道呢…”鲁肃轻轻合上了记载的书本,将袖口当中的图纸拿出,直接展示了起来,确认其中无特殊性。
看着眼前的一切,无视了孙策的笑容和兴趣,诉说着其中所需要变更的东西,以及对于这个方案的认可程度。(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