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384章 不患寡患不均,拿小日子出气

第384章 不患寡患不均,拿小日子出气

第384章 不患寡患不均,拿小日子出气

百官早就在等着,朱元璋给他们一个答案。

最近关于沐英出海的去处和原因,他们有他们的猜测。

其中最为离谱,也最为符合中国人想象的剧情,自然是朱元璋效仿始皇帝,去东海寻找海外仙山。

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那么朱元璋封侯沐英,是不是代表他寻回了传说中的长生不死药?

“两年前,朕得高人指点,言明海外有仙岛。

朕本苦恼于百姓休养生息之事,李先生你应该明白!

压在我大明百姓身上的担子。

前元十几年,这天下早就被打得千疮百孔,我大明初立,尚要征伐四方,保卫国土。

这些军费,人力,都要压在百姓身上的负担。

这两年时间,朱元璋也不是没有去信过去。

老朱默然,倒是他疏忽了。

不管朱元璋立下的规矩如何,能找到亩产十倍以上的粮食作物。

其实儿臣觉得,既然暂时不能让大哥封侯,不如等明年那些种物下地之后再说。

“封侯封爵,终归是要给天下人一个说得过去的说法!

这是朱元璋这两年最为期待的事,他在出海之前,也承诺过沐英回归之后的待遇。

粮道,只有两条。

如果他真的顺着李善长的提议去做,他顺不了自己心中那口气。

大明这些年的粮食亩产,确实有极大的提升。

从封爵的逻辑来看,皇帝并不鼓励文官封爵。

放在任何朝代,都值得封侯。

只是这可能吗?

“陛下,这是否太过草率?”

在其位,他就必须为他身后的人,谋个说法。

平时这孩子跟李善长处得也不错,属于很被欣赏的晚辈。

李善长一番说辞,已经算是寸步不让。

文官哪怕如李善长,很大程度上也是掌管后勤立下的军功。

朕半信半疑,却抱着试试的态度让沐英他们去看看~!

一个生活在华夏,土生土长的人,药王稻已经是他们能想象的边界了。

李善长也曾经是朱元璋引为心腹的人,如今的矛盾却是越来越多。

“朕若等到明年,岂不是遂了那些人的心意,其实他们的心理朕明白。

“还不到时候!不过玄武军可以拖出来练练兵了……”

就只是这件事,李善长他们就要认真反对。

可随着时间推移,最近海防的压力又逐渐增大。

儿臣相信张家弟弟的判断,这些种物成熟收割之后,肯定能让天下人闭嘴……”

朱标一看,愣住了。

父皇逼走了刘伯温,却换来如今的局面,他该如何应对?

朱元璋转头问朱标,朱标点头。

后来日本虽然放回大明使臣杨载,可依然不愿意称臣。

如果沐英能封侯,他为什么不能?

这就是李善长的逻辑,也是朱元璋哪怕暴怒,却也不得不暂时妥协的原因。

用三四年时间,荡清周围的麻烦,然后再进攻日本。

众人面面相觑,李善长率先告退!

可大明如今的国力,压根不可能修的起张异说的京杭大运河,所以海运依然是要承担起迁之后粮食转运的重任。

如果老朱是纯粹的闭关锁国也就罢了。

“刘伯温走了,果然咱们的李先生,威风见涨!”

但是,压力扑面而来,哪怕是朱标不是被百官逼宫的人,他也能感受到朱元璋承受的压力!’

他心想着,父皇会不会后悔他去年的决定?

大明水军出动最好的时机,是洪武七年。

然朝廷行事,自然要有朝廷的规矩。

朱元璋冷哼:

“如果朕非要封沐英呢?”

如果封侯,会让许多人产生想法。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眼前这位陛下,但有些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所谓人在其位,谋其政。

皇帝其实也在忍,大明的国力,并不足以支持另一场战争。

“父皇,是准备对日本发动战争了?”

只有李善长神色未变,道:

“陛下,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在场的官员,噤若寒蝉。

“臣以为,如果此事为真,那就等事情验证之后再封侯不迟,反正也就是明年的事,臣等见证了沐英带回来的神物,自然心服口服……”

他本以为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却没想到会引发百官,尤其是李善长带头反对?

他们跟着朕,辛辛苦苦打了这么多年,才得了如今的爵位。

朱元璋对李善长不满,与其说是针对李善长,其实更多是对于相权的警戒。

但要启动迁都的事情,最为重要的就是粮道要通畅。

比水稻还要高十倍产量的粮食,让人如何能信?

“太子这话,可有证据?”

可这并不等于李善长他们会吃张异那一套,所谓神物,他如何说服其他人?

朱标见朱元璋被李善长稳住,主动出来给父皇转移注意力:

“沐英大哥他们所带回来的东西,乃是改变我大明国运之物!

他只是问:

“那父皇准备如何处置?

别说刘伯温自己想不到,恐怕连他的对手李善长,也预料不到。

他信任张异,也对张异描述的美洲深信不疑。

“李先生!”

尤其是在水军并不太强的情况下。

明明是朝中振奋相对的两个人,一个封了公爵,一个连侯爵都没封上。

两年前,日本杀大明使节,并扣押使臣的事情他还历历在目。

这句话,让御书房里的温度,再次冷下去几分。

“朕会考虑,李相,你们先出去吧!”

百官面面相觑,如果沐英真的带回这种作物,那确实可以封一个镇海侯……

大明六公二十八侯二伯,一共三十六人。

刘基可以算是比较纯粹的文官。

严格来说,沐英虽然是他的义子,但政治光谱肯定也是淮西这边的人。

等百官走后,朱元璋才舒了一口气:

产量十倍的作物?

“皇帝从来不是这么好当的,哪怕如朕,有些时候也要受到掣肘。

轻易干涉神器这事,对于任何读书人而言都不是好消息。

在家里如此,在外边也是如此!”

诺大的房间,针落可闻。

皇子夺嫡,算不算是不均的表现?

老朱过去这些年来,背后隐约有位高人指点。

其他官员,也点头同意。

所以这位高人给了朕一副地图,让朕去寻海王仙岛。

这些奏疏大多和日本相关。

如今朱元璋被指点带沐英前往海外仙山的做法,就十分符合那些老杂毛的做派。

却不曾想,李善长会在这件事上从中作梗。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人在斗罗,开局遭雷劈 乐子人在漫威的愉快生活 国公夫人多娇艳[重生] 快穿之打脸上天 霍格沃茨:哈利波特与格洛克18 她风华正茂 堕仙 半岛的星辰 和灵魂伴侣分手后影帝找到了真爱 干得漂亮[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