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姜闻不是没有见过世面,本人也不缺钱,但没有外界想的这么有钱。
论说享受生活这块,自然比不上周都督。
既来之,则安之,京城爷们儿绝不露怯。
姜闻夫妇两人跟着周余棠到了会所的茶室,寒暄几句。
看着穿了旗袍的美女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姜闻端起茶杯如同牛饮,一口将极品明前龙井干完,砸了砸嘴:
“还行。”
“.”
按道理来说,电影节才刚开幕,评委会主席私底下接触提名者,肯定不合规矩。
但既然任中伦亲自三顾江东请动了周都督,有些潜规则也无须摆到台面上。
中外大小电影节,无不是分猪肉,只是方式方法不同。
对于周余棠而言,倒是不看重金爵奖杯,沪上遇故交,也是难得一聚。
江东大都督何等人物,只看周蕴频频朝姜闻使眼色,心里便有数了,聊了会儿暑期档的事儿,见火候差不多,便主动开口:
“姜导,《邪不压正》过后,新项目有什么打算?”
“你那有合适的本子?”
“暂时没有,今年编剧金奖交上来的不太行。”
周余棠摇了摇头,轻声笑道。
凭借编剧金奖在行业内的权威(丰厚的奖金),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亚洲各国编剧投奔。
但好的剧本毕竟可遇而不可求,也不是年年都有神仙本子。
“那你周姐手里倒是有个项目,你帮她拿拿主意。”
姜闻看了老婆一眼,挠头道。
“哦?”
放下了手里头的茶杯,周余棠作倾听状:“愿闻其详。”
姜闻私底下没少找周余棠交流讨论电影拍摄技法。
以往合作《让子弹飞》,周余棠曾去过姜闻家里深谈,还吃过周蕴做的菜。
这姐是温州人,就是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温州皮革厂的温州。
家里生意做的还挺大,乃是妥妥的白富美。
也就是这样温温柔柔、落落大方的南方女人,方才把姜闻这个京爷给吃的死死的。
周都督曾有耳闻,原本姜闻在民国三部曲《邪不压正》后,属意要做施剑翘为原型的电影。
施剑翘为父报仇刺杀军阀孙传芳,自是难得的传奇人物,没想到又有新点子了。
此事缘由还在周蕴身上。
只听周蕴娓娓道来,说的是一位少年为了实现音乐梦想,自幼随父离家求学,面对未卜前程,于逆境中突围。
终有一日,英雄豹变,十七岁登顶艺术殿堂,岂不是热血激荡!
说到尽兴之处,周蕴喝了口茶水,满怀期待问:“周总,你怎么看?”
周余棠似乎在沉思,又像是欲言又止,最后笑道:“果然英雄出少年,听着就让人心潮澎湃,但想要具体拍摄出来,难度挺大.,姜导有压力了。”
“有压力才有动力嘛,男人不能说不行。”姜闻哈哈一笑。
“周姐,你回头找陈曦聊,现在公司的业务都是她在做”
周余棠不再多说,轻声笑道:“有她联系方式吧?”
“有的有的。”
周蕴温柔一笑。
又待了半个来小时,跟姜闻聊完暑期档,周余棠接到个电话,主动提出告辞,“姜导,周姐,晚上临时有约,得先走一步。”
“哈哈,哪个女人”
姜闻咧嘴一笑,正要调侃几句,却被周蕴扯了扯胳膊,轻笑道:“周总贵人事忙,生意做这么大,也很不容易呢。”
“老板,我感觉周姐人挺好的。”
陈嘟灵对周蕴的印象很不错,跟着周都督出门上了车,便忍不住问:“你不看好她的那个项目嘛?”
跟着周余棠这么些年,陈嘟灵也锻炼出来了。
现在江东的电影业务都是陈曦在操盘不假,但如果要开新项目。也就是周余棠一句话的事情。
把球踢到陈曦那里,实际上就是一种委婉的拒绝。
“这能有什么搞头?”
在周蕴面前,周余棠还客气两句,对小秘书就直说了。
别看姜闻声名如雷贯耳,乃是圈内顶级大导演,好几部电影赢得满堂喝彩,真正入账却是不多。
实际上真正叫好叫座的也就《让子弹飞》,可那部电影主要出品方还有江东+英煌,最后到姜闻手里的也没多少钱。
眼下电影市场热火朝天,有鲜着锦之盛。
刘施施做制片人风生水起,姜闻家的这位,大概也动了心思。
什么英雄出少年,说的不就是郎朗?
“郎朗固然是个值得称道的音乐天才,但把他个人经历拍成电影,就这样一个故事,完全不具备娱乐与可看性.”
“说的好像也有道理嗷。”
陈嘟灵点点头,若有所思的看了周余棠一眼,冷不防的突发奇想:“老板,那你说,如果把你的故事拍成电影,有没有搞头?”
周余棠:“?”
酒店。
一根烟在指间燃尽。
姜闻将烟头捻灭,有些苦恼的抹了把脸。
直觉告诉他,周余棠对周蕴提的项目不怎么感兴趣。
但说实话又怕媳妇伤心,便想着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一时间竟不得其解,又一阵饿意来袭。
再一回头,周蕴已经端着一碗面进来了。
京城这边尝不到的黄鱼面,也是浙江一带的口味。
“晚上就没吃什么东西,饿了吧?”
周蕴把面放在桌上,动作麻利的收拾起杂物:“让酒店做了碗黄鱼面,快趁热吃。”
“口味清淡,却极鲜美,不错。”
热气腾腾的面条令人食指大动,姜闻拿汤匙送了口汤入口,咂了咂嘴。
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接着丝毫不顾及形象,风卷残余起来。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咦?”
“怎么了?”
鲜美的黄鱼入口,姜闻嘴里吐出细软鱼刺,却突然好像想到了什么,放下筷子,喃喃道,
“娱乐天才,名动八方,拍成传记电影,有没有搞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