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p>
“嗯?怎么会如此?”</p>
正在批奏书的朱元璋发出了一声疑问。</p>
紧接着,他将手里的这封奏书推给了一旁,正在画图纸的朱由校、</p>
“你看看这封奏书,这个高第弹劾孙承宗在位时吃空饷,十二万将士的名额,实际点名下来居然只有八万人?”</p>
朱由校拿过来看了一遍。</p>
忍不住笑了出来。</p>
“让魏忠贤把这封奏书发给孙承宗,让孙承宗自己解释。”</p>
朱由校只是这样说道。</p>
...</p>
几日后,孙承宗的解释来了。</p>
孙承宗在奏书中丝毫没有辩解,他直接承认了自己就是吃空饷。</p>
但他后面的话,却是十分有意思。</p>
那就是他提议朝廷,今后只给辽东发八万人的军饷即可。</p>
朱由校仍旧没有说什么,只是让魏忠贤把孙承宗的这封奏书发往辽东,发给高第。</p>
这下子,不止是收到回信的高第懵了,就连魏忠贤也懵了……</p>
没错,高第弹劾孙承宗的话,有很明显的胡扯成分在。</p>
虽然吃空饷是肯定有的,但肯定没有那么多人。</p>
如果真按孙承宗说的只发八万人的军饷,那剩下的一大半人就要挥刀造反了。</p>
高第和魏忠贤总算是知道,为什么东林党都倒了,孙承宗还没倒……</p>
第一次弹劾就吃瘪的高第显然不服气。</p>
虽然他是个老实人,但惹恼了老实人的下场可是很严重的!</p>
这次,高第直接下令将驻守在锦州和宁远的七万军队,撤至山海关内!</p>
这样一来,要是努尔哈赤率军攻来,便只有守在沈阳的熊廷弼挡着了。</p>
万一沈阳失陷,那清军便能长驱直入,一路攻至山海关。</p>
而山海关是京师的最后一道防线!</p>
一旦出了什么岔子,那整个大明就变成了金人的后花园。</p>
高第的这个做法可以说是十分智障,然而他并不认为此举有何不妥。</p>
他生锈的脑子始终觉得宁远和锦州用不着守。</p>
他认为,与其在路上设那么多关卡,不如直接退回山海关,守住家门口。</p>
高第的这一举动,直接把孙承宗花了两年时间,由山海关,宁远,锦州所组成的关锦防线,彻底推掉!</p>
此事一出,熊廷弼第一个炸了!</p>
要知道,他手下只有不到五万人,而且他所守的沈阳在最前线。</p>
要是努尔哈赤率兵打来他应付不了的话,后方的锦州还可以调兵前来支援。</p>
这下子倒好,别说指望人支援,万一他要是守不住沈阳,那金人直接就能打到家门口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