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史霖,谢陛下隆恩!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史鼎在队列中微微頷首,面露欣慰,眼底深处却翻涌著更为复杂的情绪。
他看著儿子英挺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
'当初將霖儿送到国公麾下,果真是走对了一步棋。不过短短数年,竟已官至参將,这其中固然有他自个儿拼杀之功,可若无辽国公这般提携栽培,若无东征这般泼天功劳......'
他不由得想起自己在这个年纪时,还只是个在父辈荫庇下的紈絝子弟,哪有这般出息。
思绪及此,他对贾玌的感激又深了几分,对史家未来的前程生出了几分实实在在的期盼,更对与荣府家的二姑娘联姻一事更加......
与此同时,站在武將队列稍后位置的牛继业,却是另一番心境。
眼睁睁看著史霖这个晚辈一跃成为参將,与自己平起平坐,再想到一会牛逸等一眾小辈也都各有封赏,前程似锦,只觉得胸口发闷,一股难以言说的酸涩与悔恨涌上心头。
曾是第一个担任贾玌副將的人,他亲眼见证过贾玌是如何一步步崛起,以雷霆手段整军经武,也曾在辽东战场上与之並肩杀敌,立下汗马功劳,早早便升任了参將。
那时的他......可谓风光无限。
然而时过境迁,牛家却因在朝堂党爭中站位犹豫,使得他丟失了追隨在贾玌身边的机会......
如今几年过去,眼见著后来者一个个追上甚至超越了自己,而自己却仍在参將的位置上原地踏步,寸功未立,牛继业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一步错,步步错!当年若我能坚定跟隨辽国公,若家族能早些看清风向......何至於今日在此,眼睁睁看著小辈风光!'
这其中的苦涩与无奈,唯有他自己知晓。
庆帝並未理会麾下一眾心思各异的文武百官,继续唱名:
“牛继宗之子牛逸,……晋都司……!“
“冯唐之子冯紫英,……授游击將军……!“
“陈瑞文之子陈也俊,……晋守备……!“
“卫若兰……授都司僉事……!“
“......”
一个个勛贵子弟出列受赏,个个英姿勃发。
这些年轻將领的官职明显高於先前受赏的普通军官,显示出皇帝对勛贵子弟的特殊看重。
勛贵队列中,老牌勛贵们看在眼里,都不禁抚须微笑,暗自点头,彼此交换著心照不宣的眼神。
马尚微微侧身,对身旁的柳芳低声道:
“看到没有?陛下这是念旧啊......“他声音压得极低,却带著几分庆幸,“若非当年义忠亲王作乱时,咱们这几家有了个机会,都坚定不移地站在太子这边,今日哪能有这般恩宠?“
不等柳芳开口,一旁的侯孝康闻言頷首,目光追隨著刚刚受赏退下的自家后辈,眼中满是欣慰:
“谁说不是呢。当初那场风波,多少人站错了队,如今......哼,坟头草都三尺高了。还是王爷有远见啊,早早让咱们这几家抱成团,共进退......方才得以保全啊。“
这时陈瑞文也凑近些:
“正是此理。陛下这是明摆著告诉咱们,昔日的功劳,他都记著呢。只要咱们安安分分,子弟们爭气,这份恩宠就不会断。“
眾人听他如此,皆是赞同!
站在稍前方的贾敬、贾赦虽未回头,却也將这番低语听在耳中,彼此对视一眼,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作为当初失败的一方,他们比谁都明白、清楚,这份荣耀,著实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