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豪杰无了,但大家都在赢
太阳报的讲原则是一以贯之的,说了仰慕豪杰雄姿,那就是连豪杰死了都要继续仰慕,直至送他们走完“成名”的最后一程。
在罗根的指示下,自由之音的“直播”里,播音员描述这场炮击的毁天灭地时,几乎是穷尽了英语里所有与毁灭、宏大、恐怖相关的词汇。
“……爆炸的火光,据前方记者描述,即便在数公里外,也刺目得让人无法直视!一团团巨大的蘑菇状烟云拔地而起,直冲云霄!上帝啊,这需要何等威力的武器才能做到?!”
他的语调骤然拔高,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叹:
“而就在这样的毁灭风暴中,欧洲豪杰们,不,应该是欧洲勇士们,请允许我称他们为勇士,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向后逃跑!”
“他们迎着那毁灭的烈焰,发起了决死的冲锋!是的,冲锋!向着死亡冲锋!”
“难以想象,欧洲的勇士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履行了与禁酒局的合约,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勇武至此,无以复加!让我们为这些真正的勇士,默哀片刻!”
收音机前的听众们,不由自主地张大了嘴巴。
看不顺眼欧洲佬的趾高气扬归看不顺眼,但听到如此“视死如归”的壮举,很难不去产生一丝佩服。
第二天,太阳报用极其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将欧洲豪杰的“一步不退”彻底定格。
头版照片捕捉到了多个炸药包几乎同时落地爆炸的骇人景象。
巨大的火球连成一片,冲击波卷起的尘土形成了一道清晰的、正在急速扩散的白色气浪环,如同死神的呼吸,将前景中几个模糊的、正在做出战术规避动作的豪杰身影瞬间吞噬。
后面是炮击过后的战场全景。
焦黑的、如同被巨犁翻过的土地上,布满了巨大的弹坑。一些扭曲的、无法辨认原貌的残骸散落其间。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在几个弹坑的边缘,可以看到一些保持着卧倒姿势、但姿态诡异的“完整”遗体——他们正是被冲击波活活震死的。
照片的构图极具冲击力,荒凉、死寂、残酷,仿佛人间地狱。
视觉带来的震撼远比听觉更直接,让所有读者无不倒吸一口冷气,对“死得轰轰烈烈的欧洲佬”的敬意,油然而生。
——嗯,如果只听了自由之音和看了太阳报的话,是这样的。
但如果再看看其他媒体——
“伏击的火力准备极其猛烈且突然,冲锋中的队伍几乎完全被笼罩,缺乏有效的规避空间和反应时间……”
“那爆炸就像一堵墙,一下子推了过来,前面的欧洲佬……根本来不及做任何事。”
嗨,原来是这样,所谓欧洲佬的“视死如归”,原来是想撤都来不及撤啊!
我们就说欧洲佬怎么突然“勇起来”了!
回头再看看太阳报,嗯,那味儿感觉就很别致了!
我们原以为太阳报是真有“叛变”的倾向,还是我们不懂太阳报啊!
论高级黑,还得是太阳报呢!
学废了学废了,是该这样的,我们美利坚人不是落井下石的小人!
只能说,欧洲佬被爆锤后,这个剧本终于“正常”了!
而剧本“正常”了,大家的心气也都平和了。
甚至说,剧本过于“正常”了,正常到让心善的美利坚人都忍不住心生怜悯——
我们只是想让欧洲佬受点教训,可没想过让他们全都交代在那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