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发现,胡彬说对了。
自己实在是想太多了,把人往坏的方向预想了。
但这也不该怪他吧?谁知道这傢伙写得居然是严肃文学。
没有套路的情节,没有情感宣泄式的敘事,也没有满足读者的娱乐期待,甚至没有善有善报之类的明確价值导向。
它偏向於在哲学层面拷问生存的意义,人物也非英雄,结构也很精妙,还有社会批判价值。
从这些方面来说,它属於严肃文学。
自己本以为它挤占了空间,实则却是替严肃文学发声啊。
严振海揉揉眉心,长嘆一口气。
作为一个暗暗自詡严肃文学守墓者的人,他此时心里非常复杂。
有尷尬,因为猜测错误对胡彬大放厥词。还有激动,毕竟多少年没见过爆款传统文学了。
虽然说,这书目前能火起来,99%都靠陈放的名气。但他也相信,如果没有陈放,这本书应该也能火起来,只不过速度慢很多罢了。
严振海在办公桌前静静坐了会,最终激动与喜悦盖过了尷尬。对严肃文学的责任感,压过了担忧被胡彬嘲笑的羞耻心。
他打开电脑,登录自己的微博帐號。
与几位文学界的人士一样,也写下了推荐评论。
……
夜色渐浓,浓到最深处,天边逐渐泛起白光。
城市逐渐甦醒。
学生们与工作党也满不情愿地迎来了6月15號,周一。
上午八点,首都的一所高中的语文教研组办公室里。
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语文老师林嵐正坐在墙角的工位,兴致勃勃地阅读《活著》。她已经看完了大半,就剩差不多五分之一,上午偷偷看一节课就够了。
旁边的同事探身过来,“你看什么呢?”
林嵐把书翻过来,朝她展示封面。
同事嘴巴微张,“这书啊?我刚刚在地铁上刷手机,发现严振海都推荐了呢。”
话音刚落,门口响起敲门声。
靠门的老师说了声“请进”后,一名扎著马尾辫的女生走进来对其他老师轻轻问好,朝林嵐走来。
林嵐指了下对面桌子上的几摞卷子,“三班应该在最右侧,拿回去发了,让大家儘快改改,我下午第一节课过去讲。”
她又指了下斜对面桌子上的一摞a4纸,“然后你再数一下你们班的文言文资料,拿回去让大家多看几遍。”
“好的。”女生拿出本班的卷子就开始按照班级人数,数文言文资料。
林嵐继续跟同事聊天,“我今早也看到了,除了严振海,还有好几个作家、研究者都推荐了。”
“真值得看?”
“真的。这不快放暑假了吗?我打算推荐学生去看看,可以理解小人物和大时代的关係。”
同事眉头微皱,捂著嘴,用只有她俩能听到的声音劝道:“嵐嵐啊,你还年轻,听我一句劝,你別推荐。我看网上说,这书看完难受。这书可能確实好。但是它才刚出,只有几个专家推荐,万一口碑反转,再万一暑假谁家孩子出事,家长归咎於这本书,怪到你头上,那可就惨了。咱还是等领导或者官媒推荐之后再说吧。別给自己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