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用的是一个长镜头来展现社会风貌,监视器的画面里,镜头缓缓往前推,社会缩影出现在屏幕中——
店铺小二举著一笼包子,大叫著“叉烧包,叉烧包嘞”掀开门帘。
镜头近处出现笼中之鸟、远处是市井摊贩,满满的烟火气。
客人喊道:“阿牛,给我冲壶寿眉。”
赌场里传来不耐烦与死皮赖脸的声音:“输了的字快点还钱啊!”“俺用这条命还。”
镜头继续往前移动,两个左手摆弄长辫,右手拿著扇子的人指著远处,“那边又摇旗又叫唤的,写的什么字啊?”
学生们浩浩荡荡游行,举旗高喊:“反对马关条约!”
小贩大喊:“你们瞎起鬨,我怎么做生意啊?”
学生们继续挥旗子。
镜头缓缓向上摆,中心从学生们身上移动到茶馆二楼。
一圈鸟笼中间,三个男人围坐在一起,犹如笼中鸟似的,討论问题——
胖男人打量著游行学生,回头对对面的瘦子问道:“陈先生,湾省在哪啊?为什么打完仗还要割地赔款啊?”
“湾省在哪,我也不知道,当然是靠海啦,不然怎么叫湾呢?”
镜头后退摇摆,从另一侧的围栏里拍摄三人,三人与镜头之间立著一道道竖著的杆子。
胖男人再度好奇发问:“那有多大啊?”
第三个人感嘆道:“管它大不大,根本就不关咱们的事儿。喝茶喝茶。”
电影里,隱喻非常常见,这显然是在说有的民眾犹如笼中鸟。
第三人感嘆:“填饱了肚子再说。”
楼下的小贩再度对学生们怒吼:“我看你们是吃饱了撑的!”
话音一落,导演大声道:“ok,保一条,重来。”
眾人开始归位。
导演拿著起身喇叭,“二楼的小王,你说完『喝茶』,你得再看下面一次,你们三个的分工不一样。还有……”
导演一顿叮嘱,剧组再度开拍,一遍又一遍反覆拍摄这个长镜头。
陈放坐在后面静静看著。
不得不说,还真能学到不少东西。
他现在擅长的是黑色电影,黑色电影往往围绕人性的黑暗面、道德模糊性、社会腐败之类的展开。一般用高对比度的光影,营造压抑不安地氛围,敘事也是非线性的,更重视展示人物性格与心理深度。
而现在这个场景与黑色电影在风格上有很大差异。黑色电影偏向於放大与夸张人物內心。而现在这个视角更大,更偏向於把社会横截麵摊平,让观眾会自己去阅读歷史。
於是,光影风格、构图、环境、人物塑造的重点都有差异。
像声音这方面,他目前的知识里,声音更偏向於服务人物心理,用音效控制观眾情绪。而眼前的场景偏向於保留时代噪音,形成活生生的歷史现场。
这些內容吧,他在唐辰发的资料里看过,但在现场亲眼看一遍,感觉还是不一样。
旁边,宋宇时不时瞄他一眼。
见他时而眉头微皱,时而摩挲下巴沉思,时而眉头微微舒展轻吸一口气,似乎想通什么,但眉头又没完全放开,像是还有残余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