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他们两派去斗,自己这个皇帝就坐在高台上,做一个总裁决官。
此事不用自己亲自出面,又能保持君王的体面和威严。
即便朝堂上的两派,都有些脱离掌控之际,还有胡翊可以站出来制衡。
现在,自己和太子的身边有胡翊、李贞。
常遇春也算半个。
等到不久后,北伐大军班师回朝。
就又有李文忠、郭英、郭兴这些外戚来帮忙。
保皇一族只要有足够分量的人坐镇,朝堂上便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浪来。
朱元璋一念至此,又看向了胡翊。
对於李贞、李文忠父子,他已经定下將二人都封为国公的想法。
如此殊荣,仅李家一户而已。
但对於这位女婿,未来该怎么封赏呢?
朱元璋在思索,保皇这一族,主要的坐镇之人便是李文忠和胡翊。
李文忠尤其年岁稍长一些,他之后,自然就是胡翊接班了。
爵位是要给的。
给多了,恐怕那些战功赫赫的將军们不服。
给少了,又起不到加固胡翊地位,提升保皇一族地位的作用。
朱元璋便还盯著胡翊,正在出神,想这件事的时候,
胡翊已经被他这么一直看著,觉得有些不舒服起来,胡翊立即便叫了一声:
“岳丈?”
朱元璋回过神来,收回来的眼神又看向胡翊,开口问道:
“怎么了?”
胡翊开口便先赔礼,又诉说起了当初杀官一事,今日这算是再谦卑一番,正式的跟皇帝陛下道个歉:
“小婿先前做事欠分寸,引的岳丈为我殿后,实在是愧疚,想跟您认个错。”
胡翊提的,自然还是高见贤的事。
朱元璋其实並未放在心上,身为臣子,你又是妥妥的保皇派,那么胡翊只要持续为皇帝做事,
不隱瞒、不私底下搞小动作,懂得维护皇权。
这在朱元璋的眼里,他就是个忠臣。
至於你杀个官这种屁事,这能叫事吗?
何况,胡翊杀官事出有因,若不杀了高见贤,你拿不到证据,也拿对方没有办法。
真若是没有一点报復的手段,胡家以后也会遭受到更多欺辱。
说来说去,女婿跟自己也是一家人。
他当然不会有太多微词。
但心里这样想,表面上还是要装装样子的,朱元璋便故意沉著声音,开口又道:
“你既然知道悔改,便是好的,此事揭过,日后要好好辅佐標儿。”
胡翊立即应了一声。
朱標也是因为刚才被姐夫给算了一笔帐,现在还觉得心有余悸,立即便又开口说起来道:
“爹,姐夫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此事之大,足以使咱们大明亡国!”
“什么?”
才刚刚轻鬆下来的朱元璋,突然听到这“亡国”二字,又是心里一沉。
他立即抬眼打量著朱標和胡翊。
就见朱標那张脸上嚇得煞白,这会儿额头还在冒冷汗。
他又看到胡翊站在那里,知道这小子要么不出手,要么一出手全都是大事。
也因为对於胡翊的认知,朱元璋心里就很清楚,朱標能这么说,看来胡翊又发现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案了!
他便又看向这个女婿,立即开口催问道:
“又是查到哪里出了问题?”
朱元璋还以为,又是“归德府案”或者“处州宝钞案”那般的大案爆出来了。
却没有想到,胡翊这次竟然是朝著自己发难来了。
反对的,还就是自己才刚刚定下了来的封建藩王、宗室赡养决策。
胡翊当然不可能直接跟朱元璋说这件事,直接反对,搞的他没有面子,心里头窝著火。
自己也落不到多少好。
老丈人的脾气,胡翊还是摸透了一些的,就得跟之前一样循循善诱,想办法叫他开海禁那般引导。
一想到此处,胡翊开口便问道:
“岳丈,小婿斗胆想问您一句,以目前大明的赋税收成情况,要收上来一百两银子的税赋,一共需要多少户百姓交税,才能凑齐所得?”
这个问题其实不该胡翊插手。
但他问了,朱元璋也就告诉他了。
略一沉吟,朱元璋盘算一遍,答覆他道:
“按户部图册来算,当今二百户人家所交赋税,可达一百两银子。”
朱元璋隨即一琢磨,反问道:
“你问这个做什么?”
胡翊便盘算著,开口说起道:
“二百户大约是六百人,这六百人一年所交税赋,大概是一百两银子。
如此算来,大明现在有六千万人口,一年的岁入为一千万两齣头,倒也合得上帐。”
朱元璋当即白了他一眼:
“有屁快放!”
朱標先开口铺垫道:
“姐夫发现了爹封建藩王的矛盾之处。”
“哦?”
朱元璋目光一沉,自己估摸著,他还是觉得封建藩王这个事,自己所定下的决策应该是不错的最多就是对朱家的子孙们,过於宠溺了一些。
这还能是什么大问题吗?
直到胡翊开始为他算起帐来。
胡翊开口说起道:
“小婿先前和太子殿下说过,岳丈现在膝下已有九子,將来膝盖之子按二十人算,便要封二十个亲王。
一个亲王一万石岁禄,一年便要支出去二十万石粮米,合银二十万两。
那么,养这二十个亲王,便需要四十万户百姓缴纳税赋,也就是大约一百二十万百姓交税才能供养得起。”
朱元璋当即点著头道:
“没错。
这有何稀奇吗?咱这大明是养不起二十个亲王还是怎地?”
胡翊立即往后又盘算道:
“这只是岳丈您的儿子们。
到了第二代,按照每个亲王生育十子计算,您就有两百个皇孙。
其中二十人承袭亲王爵位,其余一百八十人封郡王,每年的岁禄支出就达到了五十六万两银子。
要养这些宗室亲王和藩王,便需要三百四十万大明百姓缴纳赋税,才能养得起。”
朱元璋的算术確实很差,毕竟算学这东西,在古代就不算是一门正经的学课。
被胡翊给他算了这第二笔帐之后,他的想法,依旧是自己可以养得起这些亲王宗室。
他便扭头问胡翊道:
“那又如何?
你到底想说啥?”
胡翊这就开始为他算第三笔帐:
“岳丈,您听我给您算算,马上就要到了。
到了第三代,您的皇重孙们出生,您就有近两千个皇重孙。
其中二十人承袭亲王爵位,一百八十人承袭郡王爵位,还剩下一千六百二十人就要封为镇国將军。
镇国將军们岁禄为一千石,要供养第三代宗室,大明一年的支出就达到了二百一十八万两银子。”
胡翊此话一出。
终於,朱元璋的脸色也是为之一变!
此时的朱元璋,先是一愜,而后两眼左右晃动,快速琢磨起来,
真要如胡翊所言,一旦大明的宗室们供养到第三代,单是供养他们的岁禄,就达到了大明国库每年岁入的五分之一。
这怎么可能呢?
他不想承认此事,毕竟胡翊算的也不一定对,这么庞大的数字,他一人就能理清楚吗?
可是,女婿一般来说不会骗自己,何况胡翊生性又谨慎。
他还在想呢,胡翊却是算个不停,又继续开口说道:
“供养第三代宗室所需的二百一十八万两银子,则需要一千三百万大明百姓交税,才能供养得起。”
听闻此话,朱元璋当即如遭暴击!
不等他有所缓和,胡翊又算起了第四代人:
“等到第四代大明宗室生育,便有亲王二十人,郡王一百八十人,镇国將军一千六百二十人,
辅国將军一万四千五百多人。
如此下来,一年的宗室供养支出,便达到了一千一百万两银子,等同於洪武元年大明国库一年的总岁入。”
“砰”的一声,朱元璋手中的紫砂茶壶摔落在地上,顿时摔得粉碎。
他根本难以想像,才第四代,怎么就这么离谱了吗?
这还没完呢。
朱元璋感受到的这点小小的震撼,才刚刚开始。
胡翊继续往后算:
“养第四代宗室,就需要六千六百万大明百姓一年所交的赋税才够。”
偏偏胡翊在这时又一句话,直接把朱元璋最后的一点心理防线给击溃了。
看著自己这位老丈人,胡翊突然开口又说道:
“岳丈,好像到目前为止,咱们大明的人口数量,加起来也还不到六千六百万人啊!”
这一句话,直接就令老朱破防了!
胡翊现在的话语,就如同是紧箍咒一般,他每吐出一个字,都令朱元璋头疼不已。
胡翊此刻便又计算道:
“以25年为一代人,朱家的第一代宗室便在25年后,第二代宗室在50年后。
岳丈,也就是说,100年后的大明,每年要把国库里的所有收入拿来养宗室,那就养不得別的了。
官员、治河、賑灾、修桥、盖殿宇、修建皇陵、修建长城、堡垒和维护骑兵给养-您就一件也干不成了。”
“放屁!”
朱元璋气得一掌拍在了御案上。
此刻,他纵然知道胡翊说的是对的,也不愿意承认了。
毕竟来说,这个数字实在太是太嚇人了!
现在嚇得自己堂堂皇帝,肝儿都在颤抖啊!
“你这些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
朱元璋当即脸色一沉,盯著胡翊,觉得无比的烦躁,为之抓狂的道:
“速传户部尚书杨思义,叫他的户部职官们带上算盘过来,来给朕算这笔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