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北上?南下?
古法製,主要依靠扭力压榨。而自从有了蒸汽机,便实现了高效榨。这不仅省力,还降低了成本,榨效率更是大幅提高。
徐三略带骄傲地介绍道:“咱们这儿有十台蒸汽机,人歇机不歇,每天能处理三五千亩地的甘蔗。民间的製场还是老法子,要么靠人力拉磨,要么藉助水力,哪比得上咱们这般便捷高效!”
徐煒听著,却没立刻回应。他心里清楚,蒸汽机能够广泛应用,全仰仗煤炭。於是问道:“煤价现在多少?”
“约莫一块银龙一吨。”
“那价呢?”
徐三微微皱眉,回答道:“红大概两块银龙一石,白则要四五块银龙一石。要是销往大清,价格翻倍轻而易举。”
对此,徐煒微微点头,不禁嘆道:“如此廉价的煤炭,怕是用不了几年了。”
魏国的煤矿虽分布较广,但储量较小,且地处偏远。就目前而言,应付工业发展还算勉强够用,可长此以往,前景堪忧。
比如说,近日又进口了一套炼铁设备,魏国的钢铁年產量即將突破万吨。
像玻璃厂、纺织厂、造船厂等其他工厂,都大量依赖蒸汽机,如今蒸汽机的数量已突破万架。
以现有的技术和煤矿储量,魏国的小煤矿预计三五年后便会逐渐枯竭。
到时候魏国就跟日本一样,煤矿和铁矿还得进口,其死抓著汉阳铁厂不放,不就是资源不足吗?
而工业化,这是跨越式发展的,今年钢铁万吨,明年或许就10万吨,婆罗洲反而成了阻碍。
婆罗洲,这个曾经的新手村,或许更適合农业国模式,但对於工业日益强大的魏国来说,已渐渐难以满足其发展需求。
思索著魏国的未来发展方向,徐煒想起前些天看过的几篇进士策论,觉得將目標投向大陆,尤其是高、遥罗这几个中南半岛国家,確实是个正確选择。
更何况,在当今时代,海权不盛的岛国发展受限,极为吃亏。
魏国若想保持独立,每年至少要在海军建设上投入十万英镑。相比之下,陆军的开销就小得多,一艘战舰的费足以维持几万陆军。
眼见魏王陷入沉思,神思恍惚,徐三小心翼翼地屏退周围人,躬身一旁静静等候。
“哦,走吧,没什么看头了。”徐煒猛地回过神来,鼻腔中瀰漫的甜味此刻竟有些刺鼻,远处还有蜜蜂不断嗡嗡飞舞。
他毫不留情地一把抓住一只倒霉的蜜蜂,隨手捏死,低声自语:“居安思危啊。如今咱们何尝不像身处这场之中,陶醉其中却不知危机將至?”
战胜荷兰人的喜悦,让整个魏国沉浸在胜利的狂欢里。徐煒虽一直保持著几分谨慎,但也难免受到影响,潜意识里觉得魏军即便比不上英军、法军,差距也不会太大。
然而,各国都在发展,彼此底蕴不同,发展速度自然存在差异。
匆匆返回新京,徐煒一扫雨季来临前的慵懒倦怠,即刻召见诸位大臣,商议魏国的发展方向,
尤其是北进相关事宜。
谁知,在廷议上,大臣们分成了两派,各执一词。
以北上派的曾柏为首,他昂首挺胸,言辞激昂:“三个婆罗洲,其价值也抵不过一个湄公河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