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太平军东征
苏州城,风云变幻之际,伴隨著內应成功夺得城门,清军阵脚大乱,节节败退。
剎那间,大量太平军如潮水般呼喊著向城內汹涌进发,不出意外,这座江南名城顺利易主。
李秀成在李世贤、杨辅清等人的簇拥下,威风漂漂地踏入城中。他神色庄重,高声下令:“务必严格整肃军纪,严禁任何掳掠行为,绝不可伤害百姓分毫。”
“是!”眾人齐声回应,那声音响彻云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著喜气,精神抖擞,士气高昂自东征伊始,太平军可谓战果辉煌,一路势如破竹。
五月,太平军成功攻破江南大营,一举解除了天京之围。
而后,洪仁与李秀成经过深思熟虑,一致决定把握战机,挥师东征,以进一步扩大战果,且將此次行动的时间严格限制在一个月之內。
五月十五,太平军顺利攻占句容;五月十九,清军在丹阳遭遇惨败;五月二十六日,常州宣告沦陷;五月三十日,无锡也被太平军收入囊中。
而今日,也就是六月二日,苏州城终被太平军拿下。
如此斐然的战绩,一扫自天京事变以来太平军的菱靡颓势,让这支队伍重新挺直了脊樑,焕发出勃勃生机。
“报!巡抚徐有壬、署按察使朱钧等人已被我军俘获!”
“全部处决!”李秀成不假思索,语气冰冷地说道,“连钦差和春都已自杀,他们竟还有顏面苟活於世?实在可恶!”
“忠王千岁,此次收降的清兵多达数万人,缴获的火枪亦有几万支,更有火炮无数,弹药更是堆积如山!”谭绍光满脸笑容地赶来匯报,身上还沾染著尚未乾涸的血腥气息。
“绍光,干得不错!”李秀成满意地点点头,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把那些清兵都妥善看管起来,洋枪,洋炮要仔细收拢,这些可都是咱们未来作战的重要补给。”
“忠王,清妖倚仗上海,不惜耗费巨额钱財,从洋人那里购置洋枪洋炮,不知残害了我们多少弟兄!”
李世贤面色凝重,语气沉痛地说道。
“咱们理应乘胜追击,一举拿下上海,断了清妖的武器来源,顺便好好教训一下那些洋人,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雪恨!”
“是啊,忠王!”杨辅清赶忙附和:
“崑山、太仓等地固然要拿下,但上海绝不能放过。那里洋人眾多,金银財宝整船整船地被运走,咱们可不能眼睁睁看著他们肆意妄为!”
虽说洪秀全借鑑基督教的教义精华创建了太平军,但洋人们却对太平军並无好感,反而亲近清朝,不断向清兵售卖火器。
加之太平军起义的导火索正是洋人入侵,致使民不聊生,所以出身穷苦的太平军將士们对洋人痛恨至极。
“忠王,让我去吧!”年仅二十出头的谭绍光,自十六岁便投身太平军,此刻他昂首挺胸,一脸坚毅地说道,“我定要打得那些洋人屁滚尿流!”
“哼,哪能轮到你?”素有魔下第一悍將之称的陈坤书也不甘示弱,挺起胸膛,大声说道,“依我看,忠王殿下,此事非我莫属!”
“好了!”李秀成看著手下將领们如此积极求战,心中满是感慨,忍不住说道:
“经此一役,太平军的精气神总算是又回来了。清妖不过是趁著咱们稍作休整的间隙占了点便宜,实际上哪里是咱们的对手?”
眾人纷纷点头称是。
去年刚刚脱离石达开,助力太平军收復池州,因而被封为“辅王”的杨辅清,更是感慨万分地说道:
“忠王魔下,人才济济,有如此眾多的英才辅佐,何愁天国不能兴盛?不过,虽说有些厚脸皮,但我实在是按捺不住了,我也想担任前锋,去攻打上海,见识见识那些洋婆娘究竟是何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