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旧港,发展前景
朱棣笑著说完,轻啜一口茶水后,没有停歇,紧接著又拋出了一个问题。
“店家,我还有一问,那便是如何保证旧港宣慰司的存在?”
如果说,朱棣对於先前的交趾布政司还有一点想法的话。
那么,他对於现在的旧港宣慰司,算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这些日子,他尝试性地想出了很多方法,但是都觉得不太妥当。
而在以往的朝代,从未有过距离中原地区如此遥远的领土。
这自然也就无法从先前的朝代中,找寻到相关的参考。
“judy,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你对於旧港宣慰司的重视程度不够。”
朱棣眉头一挑。
“这重视程度还不够?”
“这是自然,光是从你给旧港宣慰司的命名方式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在大明初期,老朱便在西南边境地区,设立了南甸、干崖、麓川平缅三个宣抚司,以及木邦、
孟养、缅甸、八百大甸、车里、寮国六个宣慰司,这就是你大明的『三宣六慰”制度。
名义上,无论是宣抚司还是宣慰司,其行政、军事和司法处於该地区三司的监管之下。
但是实际上,明朝所选取的宣慰使,大多是当地的那些部落领袖,或者是拥有巨大威望的人物。
人家理论上是大明的臣子,但是实际上,大明对他们基本上都是听之任之的状態。
也就是说,无论宣抚司亦或者是宣慰司,都是一个个独立王国一般的存在。”
朱棣直接了当地承认了。
“確实如此。”
“在永乐三年,你就已经派人詔安了当时旧港的前任首领梁道明了,其实那个时候,你就可以將旧港併入大明了,但是你没有。
直到不久前,施进卿被任命为了旧港宣慰使,这也代表著旧港宣慰司的正式成立,
而设立宣慰司,也从一开始就表明了,大明不打算对其投入太多的精力,就如同其他的宣慰司一般。
与之相对的,后来人也就没有將它看作是大明真正的领土。”
听到这,朱棣不由得思考,是不是他的决策真的有问题了。
“待到后来,下西洋之事被弃之一边,旧港宣慰司周边的满者伯夷,见大明再无下西洋的计划,便直接將旧港宣慰司直接吞併。”
忽地,朱棣感觉到,他似乎是抓住了一点脉络,
“店家,你的意思是,將旧港,彻底纳入大明的版图?
可是即使歷史上交趾布政司被我纳入版图,后期也不可避免地被瞻基放弃了。”
朱棣紧皱著眉头,对於他的这位好长孙,略微有些不满。
那可是真正意义上大明的版图,大明的布政司!
可不是什么宣抚司,宣慰司,
结果.
说放弃就放弃。
“事实上,不仅是將旧港纳入大明的版图这么简单,还应该將它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步。
judy,你可知,將来海上的发展前景,將会比陆地更加广阔。
而旧港宣慰司,就是海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
说起来,虽然永乐朝较之洪武朝来农家乐的时间晚上不少,发展可能缓慢一些,但是其海上的实力,较之洪武朝,可谓是强大太多了。
洪武朝因为先前的禁海令的缘故,根本就没有多少船只,只能现造。
而且,还缺少出海的人才。
现在洪武朝的郑和,可是才十余岁的年纪。
这就导致洪武朝即使想要实现大航海的计划,恐怕也不是最近这些日子,能够实现的。
但是现在的永乐朝不同,他们已经实现了第一次下西洋。
歷史上的第二次下西洋,就在永乐五年的年末。
这时候的大明,有200多艘远洋船只,其中百米长的宝船都有六十余艘。
专业人员27000多人,都是经歷了第一次下西洋的人员,可以说是经验丰富。
更不要说,还有郑和这位,在歷史中都享有盛名的航海家了。
“海上的发展前景,將会比陆地广阔?”
朱棣与道衍对望了一眼,后者无奈地摇了摇头。
“没错,其实光从第一次下西洋,judy你就应该知晓,海上的收益颇丰。”
“確实如此。”
朱棣微微頜首,对於张泊所说的收益颇丰极为认同。
他派郑和下西洋,是有著多方面考量的,而其中的一点,就是效仿唐宋时期的海上贸易,为大明带来丰厚的收益。
而这份收益,远远地超出了他的预期。
就例如,在大明价值不高的青白瓷盘,在海外的高达500贯。
在大明弥足珍贵的香料,在海外,仅仅需要百文钱,就能购买一斤。
换而言之,一只青白瓷盘,可以购买千斤的香料!
“话虽如此,但是如果说,海上的发展前景,较之陆地广阔,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这可一点都不过,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海上航行,较之陆地行走,所费的时间,不可同日而语。
想当初,玄奘歷时五年,才抵达天竺,但是郑和,一来一去天竺,不过两年的时间。”
“这——
朱棣的目光落在了一旁的郑和身上,一时语塞。
因为店家说的確有其事。
“此外,海上所能获得的收益,也不是陆地能够比擬的,在歷史当中,就有很多的国家,是受到了利益的驱使,踏足海洋。”
“很多国家?”
“没错,judy,你在此稍等会儿,我去拿张地图。”
“店家,不用,我这便有。”
坐在一旁,半天並未说话的郑和突元地说道。
隨后,他从袖口中,淘出了一张绢布交到了张泊的手中。
张泊打开绢布,赫然发现,这是一幅长约二尺,宽约一尺的世界地图。
他一眼就看出了眼前绢布地图的原型,是他交给朱棣的世界地图。
没想到朱棣的动作竟然如此的迅速,这么快就在列印地图的基础上,做出了绢布地图。
张泊將图纸摊开在矮桌之上,周围的一圈目光,也全都聚焦到了地图之上。
“就拿地图边缘的这一块土地来说吧,这里名为佛郎机,別看他们的领土不大,但是在明末时期,他们就是海洋霸主,当时,这地图上的很多区域都被他们占领,旧港便是其中之一。
朱棣看著地图上,那块比一根手指头都大不了多少的地方,眉头微皱。
“海洋霸主,那我大明—“
朱棣话说道一半,便突然止住了。
因为他想起了一件不怎么开心的事。
“店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后,我大明就取消了下西洋一事,店家,你可知为何?”
“还能为何?当时的文官劝阻,说下西洋劳民伤財唄。”
“文官劝阻!劳民伤財!”
朱棣募地发出一阵笑之声“放屁,怎么可能劳民伤財,郑和的收益可是实打实的。”
“这件事说来话长,第一个原因,下西洋的费,是从国库里支取的,但是在获得收益之后,
是进入了皇帝的內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