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应对之法
对李承乾而言,最省事的办法,毫无疑问,就是直接前往天宝年间,去与当时大唐皇帝李隆基见上一面。
在安禄山,史思明还未发起叛乱时,提前一步將之拿下。
如果李隆基不信,则可以將之带来后世,那时,他自然会相信这一切。
而这一切的前提,都得靠眼前的李白。
“太白,不知可否將我带至李隆基的身前?”
一旁的朱元璋一手正捧著一碗白米饭,一边大快朵颐,一边看戏。
他自然清楚李承乾的打算,不过,事情的过程肯定不会太顺利。
李隆基的尿性,他还能不知道?
“这个—
这时的李白面露难色,望向一旁刚刚坐下的张泊。
先前店家就已经和他分析过了。
如果说,此事八九年前与他提及,那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那时的他,常伴陛下左右,只需要隨口一提就行,就算陛下不信,他也能够將陛下带来此地,
一辩真偽。
但是现如今.——
有著杨国忠与高力士的阻拦,他想见陛下一面,恐怕难如登天。
李承乾此刻,也是注意到了李白的动作,於是便向其询问道。
“太白,莫非是有难言之隱。”
“高明,这件事恐怕是不能如你的意了,因为李叔早年间得罪了李隆基身边杨国忠与高力士,
而且,如今李叔早已被赐金放还,现在想要见李隆基一面,难。”
张泊在一旁解释道“这样吗——”
李承乾再度陷入思考。
“那店家,我將此事告知父皇,由父皇跟隨我前往天宝年间,去见李隆基一面,此事是否可行李承乾的话语令得老朱停下了咀嚼的动作,歪著头思考了一会。
之后摇了摇头,再度动起了筷子。
“高明,此事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即使你父皇与你前往,也无用。”
嗯?
瞬间李承乾眉头一挑,语气有些难以置信地说道。
“这怎么可能?”
“如果是普通人,遇到先祖之类的,可能还会客客气气,但是李隆基可不是普通人,他是皇帝。
或者说,当初开元年间,那个意气风发,锐意进取的唐玄宗李隆基,他大概会对你父皇客客气气,但是,如今的李隆基,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变成了一头彻头彻尾的权力怪物。”
早年间,他通过神龙政变与唐隆政变上位后,便將权利看得极重,任何胆敢挑战他权利的人,
他都会毫不留情的消灭,甚至连亲生儿子都不例外。
一日连杀三子,连当时的太子李瑛李隆基都毫不留情杀害了。
而且,为了防止儿子们分享权利,他还建设十王宅,百孙院,用於诸王的平日住宿,更是严禁子嗣参与政治,与大臣们有所交集。
连对待亲生儿子都尚且如此,假如你父皇亲至,难不成他就会纳头便拜,乖乖交出手中的权利?这是不可能的事。”
在听完张泊的讲述后,李承乾整个人愣住了。
虽然他考虑过这种事,但是还抱有一丝侥倖心理。
如今,店家將这一切,抽丝剥茧地將之分析出来,使得李承乾的想法也隨之破灭了。
身侧的李白,同样也是如此。
陛下一日杀三子,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原本他还寄希望於太宗皇帝来到天宝年间,劝阻陛下,但是现在,似乎没这么简单。
李白有些颓然地低下了头。
莫非盛唐覆灭在所难免了吗?
“店家,你可有计?”
李承乾可没有这么容易放弃,而是目光灼灼的看向张泊。
他的直觉告诉他,店家肯定有计策。
“没有,李叔,你也该吃吃,该喝喝,顺便通知亲朋好友跑路,如果想要做官,第一时间投靠太子李亨即可。”
“啊这—.”
李承乾与李白呆立当场。
见此情景,张泊挠了挠头,笑了笑说道。
“適才开个玩笑,如果真想救大唐的话,可以釜底抽薪。”
“店家,釜底抽薪?这是何意?”
“简单来说,既然如今,从李隆基这里走不通,那就走另一条路,直接与將领面对面沟通。”
李承乾与李白对望了一眼,隨后,试探性地询问道。
“店家,你难道是想让李白充当说客,去游说那些將领吗。”
“確实如此,虽然安禄山担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但是当时的大唐,可是就只有安禄山这一个刺头,绝大部分的大唐將领,都是忠於李唐的,只要让李叔与將领见上一面,將对方带来后世,再將对方领到贞观时期,相信那些將领会相信李白的说辞的。
至於之后的事宜,恐怕就要你父皇出手了。”
李承乾这时开始认真思考起张泊的对策。
“可是,店家,我如今子然一身,就算我先前跟隨在陛下身侧,也並未认识什么將领,如果我要去面见那些將领的话,恐怕难度也不小。”
张泊对此摆了摆手,说著对李白说道。
“李叔,你也不用妄自菲薄,我有一位將领可以推荐给你,据我推测,你见到他的可能性不低。”
这下,李白有些迫不及待地询问道“哦?店家,不知是谁。”
“目前大唐的西平郡王,陇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
哥舒翰,虽与安禄山同为胡將,但是细究起来,他与安禄山的身份可是天差地別。
安禄山的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人,一开始因为唐朝的兵制是府兵制,兵源来自关中关东,
这就导致安禄山一开始甚至连参军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经商。
后来唐朝兵制由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兵源就地取材,这才使得安禄山得以进入军队。
但是哥舒翰不一样,家世显赫,他父亲哥舒道元曾任安西都护府副都护、赤水军使,母亲则是于闐王的公主,除此之外,他还熟读《左氏春秋传》及《汉书》等汉家典籍。
可以说,身是突身,心是大唐心。
因而,他虽为胡將,但是却也是一位忠臣良將。
最初哥舒翰跟隨著陇右节度使兼任河西节度使的王忠嗣,在其身边担任衙將。
在后续的征战中,哥舒翰屡立战功,勇冠三军。
在此期间,他有勇有谋的一面也展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