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
李白的震惊,持续了片刻的时间,最终缓缓说道。
“那店家,我便在此住上一日的时间。
,
反正现在的他也是无所事事,正在游山玩水。
倒不如趁著这个机会,与恆山郡王见一面,顺便前往初唐一番,去见一见在初唐时期那些歷史留名的人物。
“李叔,我还有一件事要告知与你。”
“店家请讲。”
“还有两年的时间,大唐就会爆发出一场动乱。”
“动乱?”
李白原本跃跃欲试的神情忽地一沉,眉目也不由得紧绷起来。
虽然现在的大唐,看起来繁荣富强,但是,他確实感觉到隱隱不安。
因为,陛下在四大贤相之后,迎来了李林甫与杨国忠两大奸相。
李林甫把持朝政长达19年,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朝纲紊乱,大量重用胡將。
至於杨国忠,则是杨贵妃的哥哥,听说上位不久,就已经有了当初李林甫当年的作风。
“店家,不知这动乱的主导人是谁?”
“主导人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因此这场动乱,又被称为安史之乱,其可以算作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甚至可以这么说,唐亡於安史之乱。”
原本李白以为,即使发生动乱,也不过是规模不大的动乱。
因为以往朝代的大型动乱,大多发生在王朝的末期,但是如今的大唐,可是正值鼎盛之年。
虽然有所颓势,但是应对动乱,问题应该不大。
谁曾想,这场动乱竟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店家,我想先回天宝年间一趟,前往长安,告知陛下这一事。”
“李叔,你现在可是已经被赐金放还了,能不能见到李隆基都说不定,他的身边,可是还有高力土,这个曾经与你有间隙之人的存在的,更不要说奸相杨国忠了。
至於李隆基信不信,我都不敢保证,即使能够將李隆基带来食肆,但是要想说服李隆基前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杨国忠乃是奸相,但他和李隆基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俱荣俱损,他曾不止一次在李隆基的面前提过安禄山將要造反一事,结果呢,安禄山一直没事。
这一切都是因为,现在的李隆基狂妄自大,自认为完成了自古以来,独一无二的成就,变的目中无人,连杨国忠的话都不相信,李叔你觉得他会相信你的话吗。”
这下子,李白也不再言语,整个人仿佛被抽离了灵魂一般,有些颓然地坐会了躺椅之上。
有时候,知道的太多並不能给人带来快乐。
以前他並不知道安史之乱,他无忧无虑。
如今他知道这一事,却又不能做些什么,顿觉悵然若失。
不过紧接著,李白就又想起了一件事。
既然恆山郡王能够来此,那就意味著,那位开启大唐贞观盛世的太宗皇帝陛下,也能够来到此地!
如果,太宗皇帝陛下与他一同去见陛下一面,说不定这一切都会发生改变。
既然如此,李白也决定了,就在此地等待恆山郡王的到来。
晚上,李白就在农家乐中住下了。
这一夜,对於李白来说,可谓是大开眼界。
第二日一大早,张泊刚刚起床,就见到了穿著t恤的一个小老头,在院中舞剑。
其正是李白。
看著李白舞剑的姿態,张泊这时候也想起了,李白可不是一般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
他可是写出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李白。
有点真东西的。
据说,李白曾拜裴为师,跟隨他学习剑术。
这裴晏可不是一般人,其官至左金吾卫大將军,被誉为大唐剑圣,裴晏的剑舞与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並成为唐代三绝。
李白师承与裴,没有真东西,打死张泊都不信。
见到张泊出来,李白双手抱剑,向张泊打起了招呼。
这时,有两人进入农家乐中,正是有两日不见的朱高煦与朱高燧两兄弟。
只不过,领头的朱高煦似乎有著心事一般,低著头一言不发。
而紧跟在朱高煦身后的朱高燧,见到院子中的李白,也是向他打听起了李白的来歷。
“店家,这位是?”
听到自家老三的问题,低首沉思的朱高煦也是抬起头来,看向李白的方向。
“高煦高燧,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大唐李白。”
“李白——是谁啊。”
朱高煦的问题把张泊搞得一愣一愣的。
不过想想,也情有可原。
朱高煦与朱高两兄弟与李白就像两条平行线一般,如果没有他的这间农家乐的话,
两方人马根本就不会有一点交集。
大明两兄第连儒学都不学,还学诗?
“李白,来自大唐天宝年间,是位诗人。”
虽然两兄弟不认识李白,但是可是知道天宝这年號意味了什么。
安史之乱!
不过,他们也仅仅略微惊讶一番罢了。
虽然安史之乱中有著一系列的名將,诸如李光弼,郭子仪,高仙芝等。
但是这些名將,如初唐时期的名將相比,就有些不够看了。
光是一个武庙十哲,封狼居背的李靖,就吊打所有人了。
那就更別提其他的武將了。
而且,初唐可是还有他们心心念念的那个人的。
曾经的秦王、太尉、司徒、尚书令、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上柱国、十二卫大將军、天策上將。
如今的大唐皇帝李世民。
不过,虽然兄弟两人对於天宝年间兴致缺缺,但是,两人还是热情地和李白打起了招呼。
以后说不定也要去盛唐玩玩,先熟络一番,总归是好的。
“李叔,这两位是明朝永乐年间的藩王,至於永乐年间,位於天宝年间的七百年后。”
又来了一个七百多年后的朝代!
李白虽然有些许惊讶,但是他动作不慢,对著朱高煦与朱高燧拱手问好。
“高煦,你似乎有不开心的心事,不妨说出来让我们开———听听?”
“喉,店家,这件事说来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