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朱棣的疑惑
“是的,陛下。”
虽然纪纲回答得斩钉截铁,但是他的心中还是有不少的疑问。
从他获取的请报上来看,汉王与魏国公两人应该是水火不容才是。
不然,也不会五年时间都没有去过魏国公府。
但是今日却离奇地去了。
儘管呆的时间不长,但是已经引起了纪纲的注意。
因而,他也是第一时间就来想陛下票告。
朱棣对此也是大感意外。
可以说,他与老二,对於徐辉祖可是都没有什么好脸色的。
靖难之役,作为他妻弟的徐辉祖一直与他作对,为靖难之役徒增了不少变数。
要不是他的“好大侄”疑神疑鬼,不重用徐辉祖,那现在坐在这里的是谁还尤为可知。
不过,最终,他还是胜了!
即使如此,在他成功进入应天之后,徐辉祖竟然独自留在父祠,不肯前来迎接。
看在了岳丈与妙云的面子上,他忍了。
依然对其礼遇有加,亲自召见询问,许以莫大的好处。
但是对方却如同茅坑里的石头一般,又臭又硬,不给他好脸色。
即便如此,念在他是岳丈的嫡长子以及国舅这一身份,他依然没有诛杀他仅革去他的俸禄和爵位,命他返回私宅。
这一呆就是五年。
而他的儿子朱高煦,虽与徐辉祖为舅甥关係,但是他对徐辉祖的態度也好不了多少。
当年,徐辉祖可是將老二往死里整的,不止一次地在朱允面前说要除掉老二。
所幸老二机灵,一人一马跑了回来。
如果老二发生了些什么意外的话,那之后的靖难之役,他就危险了。
这时候的朱棣,想起了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上,不止一次的救他的场景。
心中一暖。
不过,联想到最近朱高煦的所作所为,朱棣的眉毛又聚拢在一起。
这段时间,他越来越看不懂了老二的操作了。
以前的老二,虽然像极了他,但是囂张跋扈,目中无人。
在他立下老大为太子之后,老二就有些不安稳了。
为了安抚老二,永乐三年,他將皇家二十六卫中的大寧前卫、济州卫、天策卫,改为汉王府的护卫。
这已经算是给老二不小的好处了。
但是即使如此,老二依然还是不满足,还常常自比唐太宗。
他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就他那样子,岂能和唐太宗比肩。
即使是现在的他,与唐太宗相比,恐怕也难以望其项背。
但是,现在的老二,与月余之前的老二相比,可以说是天差地別。
最为明显的一点,是老二这段时间低调了许多,再也没有因为立储之事烦他。
以往,可是隔三差五就来覲见。
现在,如果自己不宣召他,恐怕他也不会来。
根据锦衣卫的调查,老二最近的活动轨跡简单至极,
很少出门,绝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汉王府中。
这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老二手上的上党参是如何来的?
不仅如此,老三那傢伙也是如此。
老三那傢伙,在汉王府一待,就是数天,期间两人就和消失了一般,根本就不出门。
他就搞不懂了,这兄弟俩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亲近了,竟然一连几天都呆在一起。
不过,这对於现在的朱棣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
最起码,他再也不用担心老二前来烦他了。
甚至通过老二最近行事风格的改变,朱棣心中甚至有了些许猜测,老二是不是已经放弃爭夺太子之位了。
虽然对於老二来说不公平,毕竟老二在靖难之役时数次救了他的性命。
但是,想到朱高煦真的放弃了太子之位的话,朱棣心中却莫名地升起了如释重负之感。
他不想他的子孙后代重蹈他的覆辙,更不想大明走上唐朝的老路。
朱棣很快收回了飘远的思绪。
他现在的心中就一个问题。
老二去找徐辉祖干嘛。
该不会是对徐辉祖动手吧这也不太可能,妙云已经严令禁止他们再去骚扰徐辉祖,老二不应该不会听妙云的话。
“汉王在魏国公府呆了多久。”
“回稟陛下,汉王殿下在呆了约莫一盏茶的时间。”
“期间可曾听闻魏国公府中传来动静?”
好互徐辉祖是国舅,妙云也会经常去看望他的这个弟弟,因而,朱棣並没有在魏国公府安插锦衣卫,也算是给他的岳丈一份面子吧。
“这个,確实传来些动静,似乎是魏国公大笑的声音。”
大笑?
这是什么情况。
老二去了一趟徐辉祖那,徐辉祖竟然大笑?
思考片刻的时间,朱棣並没有得出结论,就將目光投向了一旁,坐於椅子上的一位身著黑色裟衣的僧人身上。
其正是“黑衣宰相”姚广孝。
“少师,关於此事,你怎么看?”
姚广孝现在也很憎。
刚刚纪纲所匯报的事情也超过了他的想像。
不仅是与魏国公徐辉祖老死不相往来的汉王前往了魏国公府,而且,在他前往之后,魏国公徐辉祖竟然还大笑。
这件事处处透露著怪异。
“陛下,这一切,似乎都与汉王脱不开干係。”
朱棣微微頜首。
他同样发现了此事的核心人物。
“而且,陛下,这段时间,汉王,赵王两人行为及其怪异,他们频繁地出入文渊阁,翻看《永乐大典》,並且手中还持有一个奇特的物件,时不时还发出“咔咔”声。”
“少师,你是说,老二老三这些日子一直盯著《永乐大典》?”
“是的,陛下。”
得,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又冒出来一个问题。
原来只有老二一个人如此,但是现在看来,怎么和传染开了,连老三都这样。
以朱棣对兄弟两人的了解,他们是绝不可能对《永乐大典》感兴趣的。
而那发出“咔咔』之声的物件又是什么?
“陛下,臣还有一事要奏。”
纪纲再度开口说道。
“说!”
“据魏国公府外的锦衣卫稟告,看到汉王殿下,与赵王殿下两人,带著两位头戴斗笠之人进入魏国公府。”
头戴斗笠之人?
莫非还想隱藏身份不成。
“可曾看到对方的容貌。”
“回陛下,並未看见。”
將所有的事情联繫在一起,朱棣发现,他或许將事情想的太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