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都是熟人
见朱高燧承认了自己的身份,朱標微微頜首。
“高燧,你此次跟隨高煦前来,是不是想要见老四一面。”
朱高燧也坦然地承认了。
“是的,大伯。”
“行,我这就將你们带去洪武朝。”
本来朱標是准备要找店家询问些事情的,不过见著两兄弟如此急切,他还是决定,將这两兄弟先行送到洪武朝。
“谢谢大伯。”
兄弟两人齐齐说道。
一灶香的时间后,三人已经身处紫禁城中。
“高煦高燧,老四今日恐怕有要事,你看你们是几个时辰再去见老四,还是怎么说。
“大伯放心,我肯定是不会给爹添麻烦的。”
朱高煦都这么说了,那朱標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望著兄弟骑马离开的背影,朱標也再度踏上了前往农家乐的道路。
两人骑马行进了约半个时辰,就来到了燕王府。
朱高看著眼前这座熟悉的府邸,不自觉地发出了些许感慨。
虽然他是在北平府出生,大部分时间也都待在北平府,但是每到正旦,中秋等节日,
他们一家都会从北平府前来应天,在眼前的这座燕王府中暂住一些时日。
可以说,即使他现在没有进入燕王府,但是对於燕王府的一草一木,他全都瞭然於心。
想到要见到年轻时候的老爹,朱高燧心中难免有些紧张。
朱高煦也是注意到朱高的情绪。
“老三,紧张什么,別忘了,老爹现在才二十二,你现在可是二十四了,严格算起来,他还得管我们叫一声兄长呢。”
朱高汕汕一笑。
二哥没心没肺惯了,这种话,恐怕也只有二哥说的出来。
“行,二哥,我知晓了,快些进去吧。”
朱高煦这时候突然转过头来,对著朱高叮嘱道。
“老三,切记,我叫项羽,你叫项庄,別搞错了。”
万一老三喊错,被老爹听到。
那就全完了。
“行行,二哥,你快走吧。”
就在朱高燧催促著朱高煦进入汉王府时,就见一人从府中骑马走出。
朱高燧盯著走出之人看了几息的时间,很快就確定了眼前之人的身份。
走出来之人,正是他的老爹,大明的永乐皇帝朱棣。
只不过是年轻版。
在朱高燧感慨的时候,朱高煦已经和朱棣打成一片了。
“燕王,看你的样子似乎要出门啊。”
朱棣见朱高煦前来,神情也是微动。
可以说,在如今的大明,他也算是年轻一辈中的依依者了。
除了三哥普王朱与他五五开之外,其余人皆不是他的对手。
不过嘛,眼前的“项羽”则是一个意外,即使是他,与对方对阵,还是有些吃力。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现在他与对方的关係较之第一次见面倒是亲近了不少。
而且,不知怎么,他隱隱感觉眼前的项羽竟然与他有些相象。
不对,不应该这么说,应该说他像项羽才是。
“是啊,我准备去我岳丈那一趟,去商討一些事情。”
朱高这时候眼晴一亮。
老爹的岳丈,那不就是他的外公,大明开国六王之首,武寧王徐达吗。
这下子,朱高燧也升起了浓浓的兴趣。
洪武十八年,外公离世的时候,他年仅三岁,对於这个传说中,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的外公根本一点印象都没有,刚好可以趁此机会前往看一看外公的真容。
“对了,项王,西楚二年你不应该在齐国平叛吗,还有准备之后的彭城之战,怎么有时间来我大明。”
啊这——.
朱高煦懵了。
他之前仅仅告知老爹,他叫项羽,年纪二十七。
但是老爹似乎根据这些消息已经推算出了“他”所处的时间了。
彭城之战他倒是有所了解,项羽三万打刘邦五十余万,大获全胜。
西楚二年是哪一年?齐国平叛又是怎么怎么回事?
他不到啊。
“燕王,目前我兄已经留部將继续攻齐,自己则是已经准备好率兵迎击刘邦。”
一旁的朱高燧见朱高煦整个人陷入呆滯,便知晓老爹的问题二哥一概不知,於是他便开口说道。
听到朱高燧的回答,朱高煦的脸上满是惊喜。
看起来,这次將老三带来属实是最明確的决定。
要不然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老爹的问题。
不错,有老三这个军师在此,合两人之力,应该不会被老爹看出什么破绽。
朱棣点了点头。
对於眼前的这位“项羽”的处理手段,他觉得並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现在对“项羽”威胁最大的就是刘邦,只要按死刘邦,那么其他人就不足畏惧。
朱棣这时候也是注意到了刚刚说话的朱高。
根据店家所言,能够前往其他朝代,眼前之人就不是籍籍无名之辈。
“不知这位是?”
“这是我弟朱——项庄。”
朱高煦只感觉自己的舌头有些打结。
差点就將老三的名字顺口说了出来。
“哦,项庄?”
朱棣看向面前的这位名叫项庄的年轻人。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他还是知晓的。
但是为何眼前的项庄与项羽一般,让他生出一种別样的情绪。
面对著自家老爹的眼神,朱高燧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
虽说相较於老爷子的眼神,现在的老爹眼神显得尤为清澈,但是还是让朱高燧有了一种被看穿的错觉。
“燕王,我们兄弟两人想跟隨你一道前往,不知方不方便。”
位於朱高煦身后的朱高燧直接给朱高煦竖起了大拇指。
二哥正好將他想的给说了出来。
“行,没问题。”
三人一道,向著魏国公的府中走去。
此时的魏国公府中,极为热闹。
信国公汤和,曹国公李文忠等人皆是来此。
“思本,你怎么把九江也带来了。”
汤和见李文忠竟然带著他的长子李景隆,向李文忠询问道。
“哼,九江这小子,平日里懒散惯了,我这次回来,可是要好好教导他一番,这不,
这次我们进攻事宜吗,我就將这小子带上了。”
在李文忠说话的同时,李景隆的目光正在院子里搜寻著什么一般。
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己的自標。
他的好友,徐允恭。
而徐允恭也在向他招手。
见老爹已经和两位国公坐下来喝茶聊天,李景隆便手脚地来到徐允恭的旁边。
“九江,你怎么了。”
看著李景隆的走路姿势极为怪异,徐允恭忍不住询问。
“允恭,別提了,好不容易盼到爹回来,结果二话不说,就將我揍了一顿,我屁股到现在还疼呢。”
“那九江,你可曾从你爹口中知晓他们这段他们的去处。”
“,允恭,魏国公也没和你说吗,我爹也没和我,不过,爹在打我的时候念叨著什么五十万打不过一万,我甚至都不知道爹在说什么,就挨了一顿打,话说,允恭,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五十万打不过一万?
这听上去怎么这么像带兵打仗啊。
不过应该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