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你为何会提出放弃太子之位?莫非是因为朕偏祖青雀?”
这是魏徵之前不止一次与他提及的,当时的他虽然点头答应,但是並没有將之放在心上,依然对青雀疼爱有加。
谁让青雀同样是观音婢的儿子呢。
现在承乾想要放弃太子之位,李世民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如此。
面对著李世民的询问,李承乾摇了摇头。
虽说李承乾之前確实对父皇偏青雀不满,但是如今的他也已经看淡了。
他身为儿子,总不能说父亲的不是。
“父皇,怒儿臣能力有限。”
李世民摇了摇头,显然对於李承乾敷衍的回答不甚满意。
“承乾,你身为太子已经十年,辅政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太子之位上你没有做错什么,也没有贪图过什么,处理朝政也处理地並並有条,可以说,歷朝歷代,没有太子能够做的比你更好,何来能力有限之说。”
李承乾沉默片刻的时间,最终缓缓开口。
“父皇,如今看来,稚奴显然较之儿臣更加合適太子。”
“哦,理由呢?”
李世民虽然知晓,如今李治所献上的一切都是李承乾所献,但是他想要听听李承乾究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將那些那偌大的功劳安放在稚奴的头上。
“稚奴献上一系列的奇物,助我大唐走向强盛,昨日,还献上亩產千斤的作物,如此堪比尧舜的功绩,理当能够成为大唐的太子。”
虽说如此兄友弟恭的这一幕令得李世民有些许的动容,但是,现在可不是感动的时候“承乾,你为何知晓稚奴献上亩產千斤的作物一事?”
“因为稚奴经常来东宫,所以儿臣是从稚奴的口中获知。”
“承乾,朕已经知晓稚奴献上的作物与你有关。”
令李世民有些意外地是,李承乾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神色依然如常,仿佛早已预料一般。
“承乾,你难道没有什么想说的吗?例如那些奇物的来歷。”
回应李世民的依然只有李承乾的沉默。
“喉。”
李世民有些颓然地挥了挥手,示意李承乾离去。
“父皇,儿臣恳求您考虑儿臣的提议。”
“走!”
见父皇下达了逐客令,李承乾並未多说什么,而是缓缓退出太极殿。
今日之事,並没有像他想像中那般顺利,他如今还是大唐太子。
接下来,他又该如何行事呢。
或许,接下来这段时间,他又要在出趟远门了。
既然他之前没有犯错,那他就犯错吧。
太子消失,这个错误应该够了。
李承乾如是想著,向著大兴宫的外走去。
与此同时,一人也在快速地向著太极殿的方向急速赶来,正是楚国公尉迟恭。
他有一个重大的消息要想陛下稟告。
就在昨日,他与叔宝见到了张飞口中的关羽与赵云。
如两人之前猜测的那样,这两人与歷史上的关羽与赵云颇有相似之处。
光是关羽那面如重枣的面庞,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
当然了,长得像是一方面,更令尉迟恭侧自的,是两人的武艺。
总体来说,双方是五五之数。
对方是因为兵器的原因,而他与叔宝则是年纪的原因。
结合著之前叔宝的想法,尉迟恭觉得,他也应该將这件事和陛下稟告了。
结果,尉迟恭在前往太极殿的途中,遇到了李承乾。
蔚迟恭动作不慢,对看李承乾行礼示意。
“太子殿下。”
“楚国公,可是要见父皇?。”
“確实如此。”
“父皇就在太极殿中。”
“多谢太子殿下。”
李承乾说完,便是脚步不停地离开了大兴宫。
看来,陛下已经与太子殿下见过面了。
望著李承乾离开的背影,尉迟恭喃喃自语道。
不知道陛下有没有从太子殿下的口中得到些什么消息。
很快,尉迟恭回过神来。
还有正事。
他赶忙向著太极殿的方向赶去。
“来人,起驾,准备出宫,前往昭陵。”
昭陵,是皇后长孙氏的陵墓,如今的这种状况,李世民想要与观音婢谈谈心。
“陛下,楚国公在外求见。”
“敬德,他这时候来干什么。”
李世民一脸疑问。
尉迟敬德应该是根据他的嘱託,在监视著太子,但是如今看来,似乎並无收穫。
他也並没有怪罪尉迟恭的意思,毕竟太子经常待在东宫,想要获知承乾的消息也是极难的。
“宣。”
尉迟恭一路小跑,进入太极殿中。
“陛下。”
尉迟恭向著李世民拱手行礼。
“敬德,今日来所为何事?”
“回陛下,臣来稟告近日的调查结果。”
听闻是调查结果,李世民好奇地询问。
“敬德,那结果如何?”
“陛下,接下来我说的,可能会超出预料。”
尉迟恭抬眼看了眼李世民,有些吞吞吐吐地说道。
“行了敬德,你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婆婆妈妈了,想当年,当我犹豫要不要进行玄武门之变时,你可是一点都不带犹豫的。”
尉迟恭脸上也是露出了追忆之色。
想当初,在陛下还是秦王之际,面对著咄逼人的太子李建成,他们便决心反了。
当时他还说过一句话。
秦王持弓,他尉迟敬德持矛,这天底下谁能挡得住。
如今——·
他老嘍。
蔚迟恭的回忆梢纵即逝,他没有忘记正事。
“陛下,根据臣这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了太子最近是携带了很多陌生人来长安。”
“很多陌生人?都有哪些人?”
这段时间李世民正处理著政事,並没有注意到李承乾的这一动作。
“其中孙真人那有两人,太子殿下也安排三人,根据根据我的猜测,这几人可能大有来头。”
“大有来头?”
李世民看了眼尉迟恭,心中的好奇被点燃了。
能被尉迟恭称作大有来头之人,对方会是谁。
“据臣的推测,那三人可能是关羽,张飞,赵云,孙真人那的两人很有可能是张机与华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