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我打李隆基怎么啦?我打的就是他!
李世民看见后世介绍李隆基擅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帝王书法家之一。有『八分章草,风茂英特”的评价,又说他擅音律,不仅能演奏琵琶、二胡、笛子和羯鼓,还擅长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春光好”和“秋风高”等百余首乐曲。
总结起来,称李隆基英断多艺,尤知音律,擅八分书,亦善骑射及历象之学。
这一系列评价。
在李治、李显李旦这些连女人都搞不定的儒弱小鸡仔衬托之下更为可贵,直看得李世民满心欢喜,连连点头:“此子类我,此子类我。”
再看军事方面。
开疆拓土。
一改府兵制的废,大胆改为僱佣兵制,打造出『长从宿卫”。
经过十几年练兵,军队战力惊人。原来丟失的营州(东北)收復回来了,回等边境各族看见唐朝势大亦主动归附,安西都护府重新恢復。大唐又一次打通丝绸之路,此时威望达到了巔峰,外族称之为巨唐。
李隆基还大胆设立了十大节度使,以固定军区管辖周边,行军事专杀,集军政民於一身。
李世民看到这里皱了一下眉头。
这个有隱患啊不过。
他还是相信李三郎的魄力。
有李三郎在,必能威伏各大节度使,使他们不敢有半分谋逆之心。
至於以后,还需慢慢收回这些节度使手中的权力,否则难免会有强枝弱干之祸,毕竟不是每一个大唐皇帝都是李三郎。
再说文化兴盛方面,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千古流芳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及与王维齐名並称『王孟”同是山水田园派诗人的孟浩然。
有既是名相文是诗人的张九龄。
有四明狂客贺知章。
又有人称七绝圣手的王昌龄。
也有与王昌龄並称四大边塞诗人的高適、岑参、王之涣。
什么吴中四士、饮中八仙、唐草三杰,在李隆基一朝中涌现了无数千古传颂的名人骚客,唐诗亦成了华夏文明史上的一座璀璨无比的文化巔峰。
李世民看得眼繚乱。
无数巔峰诗作。
在他眼前纷纷涌现。
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会当凌绝顶,一览眾山小』;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絛”;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有『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认君”;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开”;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直教他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同样身为诗人的李世民,忍不住拍案叫绝,他忽然还想再喝一杯。
“陛下,莫要贪杯。”长孙皇后暗示他別喝多了,现在说不定整个仙界都在看著你呢!
“观音婢,我再喝一杯。”李世民误会了她的意思是让自己注意身体,別说三杯,十杯我都没问题,今天高兴,纵然大醉一场也无妨。
喝完酒。
浑身发热开始有点上头的李世民,想看看后世还会如何称讚自家的李三郎。
没想到下面好像不是好话了?
李三郎怎么也学雉奴。
稍微做出点成绩。
就开始享乐了?
奢靡之朝?
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听信武惠妃之谗言连杀三子?
李世民一度怀疑自己看错了,不对啊,这不是我家英武果决、纳諫如流的李三郎啊!
再后面,他看见李隆基看上了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脑袋轰的一下,再看他將名相张九龄贬出京,让『口有蜜、腹有剑”的李林甫上位,还重用宦官,甚至用快马开始贡道,给爱妃运送岭南的荔枝等看到安史之乱。
李世民狠狠地给自己胸口捶了三下。
再次暴跳如雷:“李隆基,我要杀了你,你个败家仔,你个亡国昏君,我要亲手宰了你!”
他直到现在才明白。
这个李三郎跟雉奴是一模一样的,都是初期英明,在有能力的辅国大臣辅助下,將国家发展得蒸蒸日上。但时间久了,很快就会沉浸於享乐之中,甚至会独断专行,拒諫饰非,骄奢淫逸,由一个明君迅速墮落成一个天下莫不失望的昏君。
李隆基能力要更强一些,但他后期所作的祸害,比雉奴让武氏夺了天下还要严重。
强大无敌的盛唐从此一去不復返。
李世民想到这。
气得眼泪都要下来了。
刚才的希望有多大,现在失望就有多大;刚才有多高兴,现在就有多痛心那么英明神武的李三郎,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年轻时对父亲兄弟姐妹都敬爱有加,老了却一日连杀三子,还包括太子在內年轻时任用贤相改革政务开疆拓土扬巨唐之名,引领文化传颂千古诗篇。
没想到老了。
竞然变成一个开贡道用快马自岭南到长安给女人运荔枝的老色胚。
看著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他直想连桌子都掀了,李三郎,我要不杀你都对不起祖宗十八代,但凡你早死二十年,你都还是我的李三郎!
你为什么要活那么久?
你应该活到五十岁。
顶多五十五岁。
足够了。
你应该把你的寿命给我的小咒子,她那么乖为什么只能活十二岁?你个给女人运荔枝的老不休还有什么脸活著?
李世民是真的动了杀心。
对於雉奴这个儿子。
他只想过要打断儿子的两条腿,还没想过要杀他。
可是对於李隆基,李世民是真的想早点杀死他,免得让李隆基变老了,由英明果决治国有方的大唐明君,变成一个令人失望透顶、將好不容易打造出来的盛唐、亲手埋葬掉的老糊涂虫!
“陛下,怎么啦?”长孙皇后嚇了一跳,刚才不是好好的吗?李三郎怎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