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三十辆黑色奔驰汽车化作一条黑色的巨龙消失在路口晚间新闻时分,上海电视台报导上海机场,30辆奔驰汽车接机的新闻。
新闻里面,主持人还著重介绍了张汝京等人的身份!
“张汝京於1977年入职美国半导体企业德州仪器,担任dram团队的厂务设备经理,並在公司內部崭露头角,开始带团队、建厂和管理,业务辐射到台湾、义大利、新加坡和日本等地。他在德州仪器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半导体行业经验,此次他之所以回国,是应江浩之邀,加入字节集团旗下的中芯国际公司!”
“半导体行业在科技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它宛如一座桥樑,连接著各种创新技术与实际应用,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从手机到计算机,从电器家居到工业化自动化控制设备,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依赖於半导体晶片来实现其功能!”
“可惜的是,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缓慢,目前远远落后於西方世界。”
“不过,张汝京等半导体人才的回归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希望!”
“我相信,凭藉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最终一定能够让半导体行业赶超欧美!”
这个新闻一经报导,迅速在国內传播开来。
国內很多默默无闻的半导体研发人才得到了莫大的鼓舞,与此同时,纷纷嚮往中芯国际。
他们原先的研发单位,由於资金短缺,各种研发项目中断,他们空有一身本事,却无用武之地。
“中芯国际如此重视人才,我们也加入中芯国际吧。中芯国际才是国內半导体行业的希望。
“好,我赞同!反正我们留在单位也没有事情可做,还不如加入中芯国际,
继续从事半导体的研发工作!”
“没错,我也赞同——.”
90年代,国內很多研发单位因为太穷了,所以停掉了很多研发项目,结果导致大量的人才的流失亦或是被废掉在那里。
原本还算先进的研发成果,几年后彻彻底底落后了。
现如今,终於有一家半导体公司扛起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大旗。
一时间,群起响应。
除了有很多人才加入中芯国际以外,还有大量的半导体相关的研发机构上门寻求合作。
因为中芯国际计划建造亚洲最大的晶片製造厂,那么就需要很多半导体设备。
哪家公司或研发机构能够给中芯国际供货,那便能养活自己了。
中芯国际。
江浩道:“上海当地政府已经表示,全力支持中芯国际的发展,土地、水电、交通以及政策等方面,一路绿灯!我计划投资100亿美元建造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晶片製作厂。整个项目可以分成四期来进行,预计在2000年之前建成。张总,你觉得有没有问题?”
张汝京想了想,回答道:“现在建厂最大的问题是,比较难买到国外先进的晶片製造设备!”
“有钱能使鬼推磨,我们加价购买!要是实在是买不到的话那就自己投资研发吧,跟大学合作,跟国內的科研机构合作,跟国內半导体企业合作,我就不信,外国人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中国人做不到!”江浩掷地有声地说道。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光刻机陷入了193纳米的技术问题上,一直无法取得突破,这直接导致了更多企业对於光刻机失去了信心。
千式光刻机差不多走到头了,时任台积电资深处长的林本坚提出了193nm浸没式光刻的概念,2007年asml与台积电合作开发成功推出第一台浸没式光刻机。
如果中芯国际从现在就开始研发浸没式光刻机,未必不能赶在阿斯麦asml公司之前成功推出浸没式光刻机。
80年代,中国光刻机技术其实还是很先进的。
江浩打算將那批曾经从事光刻机研发的人才召集起来,组建中芯国际光刻机部门。
当然,远水解不了近渴。
研发光刻机耗时漫长,中芯国际建厂在即,最好是能够直接从国外进口先进的生產设备。
现在是1995年,好就好要等到了1996年,《瓦森纳协定》才会出炉,限制西方先进技术出口到国內。
中芯国际刚好可以抓紧这个时间点,购买国外的技术设备,迅速建厂!
当然了,既然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那么,中芯国际必须走自主研发之路。
眼下,国內的半导体技术还不算完全荒废。
基础是有的,重新拾起来便是。
国內各大机构缺钱,但字节集团不缺钱。
只要整合资源,同心协力,未必不能让中国半导体行业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