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总是被指责天资不够的蒙远微微一怔,眨眨眼,眼神中居然是出现了些许湿润。
指责的他人当中甚至包括他的母亲。
她总是想要自己爭气一些,再爭气一些。
“多谢主君开导。”】
<蒙恬:对不起啊,是我没用,教孩子都没做好。>
<大秦魅魔:把握人心这件事有这么难吗?这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吗?看我用“美人计”!!>
<有一些人真的天生就知道该怎么样获取別人的支持。我们一般称呼他们为“天生帝王”,一次两次不算什么,但是积少成多的温和贴心呢?微笑.jpg>
<感觉遗传的比例比较多,毕竟咱们政哥其实也是当魅魔的一把好手。>
<对的!对此王翦非常有话说。伸大拇指.jpg>
<哈哈哈哈!那你要是这样说,那白起也有话说(反面意义上)>
<果然,只要提到王翦,那就必然绕不过白起。>
<不要关注这种细节。这些什么魅魔之类的先別谈了。华夏的殉道精神真的很牛,关於“列祖列宗在上”然后开大这件事。>
<然后每次打仗反贼之类的都会利用这种心理,让手底下的奋不顾身?>
<因为每次打仗造反之类的都是原本的王朝让天下黔首默认活不下去了,所以这种为了家庭和父老乡亲赴死之类的才会能够如此坚定。>
嬴政:“……”移开视线。
几千年的规则差不多都是这样的,他就算是真的为民,把底层黔首扶持上来、生活好了之后,他们自己就会自发把路堵死。
人心人性如此,他能怎么办?
总不能让他不管不顾的不当皇帝了为了黔首掀起改革吧?
几百年后又是一个轮迴……
等等!轮迴!!
他好像真正理解为什么商、周会灭亡了。
嬴炎也在思索。
虽然未来在他治下大概率不会有什么所谓的反贼。
但是这不是未来嘛。
父皇总是叨叨著什么认为子孙必有子孙福不可取之类的,他就好好为未来的子孙考虑一下。
考虑半天,最后,嬴炎认为不可能阻止。
上升下降是一种必然规律,反正他没有把握能够在自己死后也能阻止。
谁有把握谁敢去。
还是子孙自有子孙福比较好。
父子二人的表情近乎同时变成了一副一言难尽的模样。
(柴敬:一比一復刻?之前也没发现炎儿有这种天赋啊?难不成是因为自己接触陛下少了?)
很好,上面的一言难尽了,下面的就开始猜猜猜了。
不是!陛下!殿下!你们別这样啊!真的非常挑战我们心臟的啊!!
这种王朝兴替的问题,除非上位者主动挑明让他们想办法,要不然做臣子的根本不敢再公共场合多言的。
作为在朝堂上的臣子,他们哪个不是人精中的人精?
蒙毅也差不多,他甚至没有心思调侃自己兄长没有教好孩子这件事,只是一味的低头,试图在这种低气压下把脑袋塞进咸阳宫的地缝里。
还真別说!
住了小一百年宫殿地缝还真能找到。
由此可见,陛下想要建造几个新的宫殿是非常合理的。
……
咸阳宫的臣子们在低气压下瑟瑟发抖,上郡这边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
天高皇帝远,放肆一些也问题不大。
在一起出生入死的副將们有些诡异的目光下,蒙恬老脸一红:“咳咳咳!我常年在外打仗,哪里有功夫亲自教孩子?或许是因为常年不在府上,所以族中教导孩子的族老有些敷衍。”
同时有些实诚的蒙恬也在自己反思自己:难不成真的是因为自己做的太差了?可是蒙家的向来是这样的啊!他也是那么长大的。
“把远儿那孩子带过来,我亲自带著。”
天幕指出蒙远有天赋之后,在伤养好后蒙家就直接把人送到了上郡蒙恬这边。
有蒙毅在陛下和殿下那里稳固君心,朝廷这边其实不用担心什么,最重要的是本身能力过硬。
更何况退一万步讲韩信也在上郡,拜入他麾下不就好了?
韩信可以善终,他麾下的副將之类的自然也能善终。
蒙恬此言一出,副將们纷纷忍不住笑出声来,一声声调侃差点把屋子给掀了。
蒙恬:能怎么办?都是出生入死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宠著唄!嘆气.jpg
蒙远/远远的听见著笑声,甚至还以为他在搞什么乱七八糟的勾当。
这个时代儿子对父亲的不满表露出来的,甚至在別人说自己父亲不好的时候不反驳反而默认、支持,都会被视为不孝。
皇室不算。家天下的背景下,皇家无小事。
天幕上不止一次的表达出太宗陛下对始皇陛下一些政策的不满,其实本质上都是作为一个帝王而產生的不满,而不是作为一个儿子。
作为儿子的话,太宗陛下和太子殿下还是非常孝顺的。
蒙远和自己父亲相处的时间,甚至比太子和陛下之前相处的还要少许多,在“自己”不孝的前提下,自然是忐忑的。
可进去了,却发现自己的父亲虽然严肃,却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更多的是……自责?
蒙远不明白:这有什么好自责的?这难道不是常事吗?
父亲的副將们纷纷上前,热络的把他围住,看他的眼神就像是在借著蒙远在看自己的孩子。
天幕只是把蒙远列出来了,可实际上呢?
常年打仗在外,自己与孩子之间何尝又没有这种问题?
心酸吗?
有的。
回家之后瞧著自己孩子有些畏惧的眼神,谁心里能好受?又不是心理变態!
可能有什么办法?
不打仗,难不成眼睁睁的看著自己的子嗣变成白身或者庶民黔首、饭也吃不饱?
被围住的蒙远:眼睛变成蚊香圈.jpg
太热情了吧!!往常这些关注都给自己其他嫡出的兄弟姊妹的。
不是夫人苛待,而是亲生的和非亲生的本身就是有区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