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人。
还没有正式开始,嬴政移开视线,眼不见心不烦。十九端坐在他旁边不远处,执著笔在奏章上龙飞凤舞,偶尔停顿一下侧耳倾听,然后继续写。
不用他盯著,也有孝公给他解释大概原理。而他,可以藉此了解那位孝公到底是怎么想的。
嬴炎精神头不是很好。被这些奏章磨的没了脾气。
为什么临近百家大议还要他处理这些?难道不应该是父皇体恤他即將面对的巨大压力,大发慈悲,给他减减负,让他专心准备应对那些难缠的诸子百家吗?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嬴渠梁不知道从哪里摸出来一条鞭子,甩著空气发出只有嬴炎能听到的“啪啪啪”。
“小炎子,专心点!”
嬴炎捂著脑袋。
这些不知所谓的傢伙如果没有写一些乱七八糟的话,他都不至於这样。
父皇批给他的,是各郡县呈上的地方奏报,没有他之前看到的那些中央奏章的简洁明了。
诚然,如今天下一统,大秦根基渐稳,得益於天幕带来的“天命”威慑,六国余孽在大多数地方已难成气候,原六国的黔首百姓也大多慑服於大秦的天威,敬畏之心日增。
ps:赵国黔首百姓除外。
地方没什么大问题,问题就来了——这些地方官,竟然开始变著法子水!字!数!(写当地的特色、景点等)
嬴炎不明白,他真的不明白。
写这些的意义在哪儿?
写也就罢了。你能不能把它和那些水灾、火灾、匪患、连环杀人之类的分开啊!!
嬴渠梁絮絮叨叨:“小炎子,你之前还说什么『必定成为那书写歷史之人』,这你就不耐烦了?还早著呢!!”
一件事之所以可以成型,必然是有它的底层逻辑在的。各地方是不可能在上书之中明摆著写自己统辖的区域中有什么问题的。
要求他们写到一定字数起步,他们会水字数的同时,必不可少的会多携带一些別的“东西”。
从这些“水”中,精准地捞出真正有价值的“鱼”,剥离出有用的信息,甚至嗅出潜在的危机,这才是一个帝王必须修炼的、不可或缺的能力!
那要不然呢?
从古至今真正有实权的君王也不在少数,可为什么没有一个打击这种情况?难不成是因为他们天生就喜欢多费功夫?
嬴炎:“……”
嘆气。
嬴政支著脑袋,不知道什么时候喝了些酒,眼神很清明,面上却有些迷糊的模样,似乎是在透过嬴炎看向另一个人。
难得说了句“爹”话:“你才十三岁,年轻气盛,难免有些浮躁。不著急,为父还能陪你走很长一段路。”
才十三岁,不用著急,也不要害怕,未来什么都会有的。
蒙毅端著醒酒汤侍立在一旁,安静的,一点別的动作都没有。
楼下,百家大议的喧囂声浪隱隱传来;嬴炎听到了陈平说开场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