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康?”邵长征皱了皱眉,“他现在应该在2號风洞那边,正带人吹一个关键模型呢。”
说著,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个內线。
“小张,去2號风洞,告诉武喻康,纪明川来了,让他滚过来见我。”
不到十分钟。
实验室的门被猛地推开,一个穿著白色研究服,头髮乱得跟鸡窝一样。
眼眶深陷却双目放光的年轻人冲了进来。
正是武喻康。
他看到纪明川,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纪……纪总!”
“成了!我们成了!”
他衝到纪明川面前,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新型空天发动机!我们研製成功了!”
“各项数据……全面超越了『刑天』现在用的那款!”
“无论是材料技术还是动力推进,都领先了整整一代!”
纪明川的脸上,终於露出了真正满意的笑容。
他等这个消息,已经等了太久了。
他拍了拍武喻康的肩膀,目光扫过闻讯赶来的其他研究员,声音沉稳而有力。
“各位,辛苦了。”
“现在,我宣布,『烛龙』项目,正式启动!”
“烛龙?”武喻康一愣。
“对。”
“取自,衔烛照九野。”
“我需要一架,能撕裂黑暗,照亮整个星球的战略轰炸机!”
在场的所有研究员,呼吸瞬间变得急促。
接下来的半个月,纪明川彻底扎根在了实验室里。
他带著武喻康和整个核心团队,不眠不休地对新发动机和机体设计参数进行反覆验证和推演。
半个月后,看著电脑中已经初具雏形的“烛龙”三维数据模型。
纪明川知道,最关键的一步已经迈出。
他將后续的研发任务郑重地交给了武喻康团队。
“剩下的,就交给你们了。”
“纪总您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武喻康立下军令状。
纪明川点点头,没有多余的废话,转身离开。
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江澜船舶基地,那艘承载著巨龙怒吼的钢铁巨兽,还在等著他。
1995年10月。
十月的江澜,海风已经带上了几分凉意。
码头上,一艘庞然巨物静静地臥在船坞中。
它那巨大的斜角甲板已经铺设完毕,舰岛也已高高耸立,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感。
从远处看,这艘钢铁巨兽已经初具一艘现代化航母的雏形。
但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知道,这头巨兽,还缺少一颗能够驱动它咆哮的“心臟”。
纪明川站在舰岛下方,海风吹得他的风衣猎猎作响。
“除了动力系统,其他部分已经基本就位了。”
陪同在他身边的核动力研究小组组长史金顺,小心翼翼地匯报导。
“基本就位?”
纪明川收回目光,瞥了他一眼。
“老史,我这人不喜欢听『基本』、『大概』、『可能』这种词。”
史金顺的额头渗出一层细密的汗。
“纪总,核动力技术……这玩意儿咱们是摸著石头过河,一步一个坎,实在是快不起来啊。”
“我知道难。”
纪明川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但压迫感丝毫未减。
“当初搞坦克,搞直升机,搞『刑天』战斗机,哪个不难?”
他拍了拍史金顺的肩膀。
“现在,那些项目组没了我在旁边盯著,不也照样玩得转?甚至比我在的时候干得更好。”
“我希望你们核动力小组,也能儘快独立。”
“我需要的是一个能自己学会跳动的发动机组。”
“而不是一台需要我拿著鞭子在后面抽,才肯转一下的机器。”